1992年鄧穎超臨終前,艱難地說出“李鵬”二字,竟成最後遺言

1992年7月10日晚,李鵬和其夫人一起來到病房,工作人員告知鄧穎超後,她用微小而嘶啞的聲音喊了李鵬的名字,這也成了鄧穎超最後的遺言。

鄧穎超和李鵬有着怎樣的情感的,讓她在最後還念念不忘呢?

李鵬出身在一個紅色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我黨的早期革命者,他的父親是烈士李碩勳,和周總理的關係非常要好。李鵬1928年出生在上海,那時候他們一家和周總理夫妻交往也很密切,當時周總理夫婦就很喜歡李鵬,但隨着上海局勢鉅變,他們也奔向不同的革命戰場。

後來李碩勳壯烈犧牲,年幼的李鵬和母親也就一起回了外婆家,他們母子相依爲命,在老家艱難度日,李鵬受到父母的影響早早就立下了爲革命奮鬥的志向,因此從小就奮發讀書,而另一邊周總理也一直在找尋李鵬他們,終於在1938年鄧穎超找到李鵬並把他們帶回到了曾家巖周公館。

鄧穎超因爲革命失去自己的孩子,從此也沒有了再要孩子的機會,因此他們收養了很多烈士的子女,這些孩子都叫他們周爸爸、鄧媽媽,李鵬也同他們一樣這樣稱呼周總理夫婦。到了重慶李鵬就和鄧穎超一起吃住,上學,鄧穎超對他非常的愛護。而周總理心疼李鵬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父親,有顛沛流離的生活,因此對他非常的疼愛,但對於他的身體和教育也是非常的嚴厲的,李鵬有一點駝背,周總理只要看到他都會糾正他,從周總理這裡李鵬感受到確實的慈祥而又嚴厲的父愛。

後來國共關係日益緊張,李鵬便被送去了延安,一直到抗日結束,李鵬都在延安生活和學習,在這裡他時常和周總理鄧穎超見面,周總理工作嚴謹的態度,待人接物的和藹可親,以及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的精神都影響了李鵬的一生。

因爲周總理工作繁忙,李鵬和鄧穎超相處的時間更長一些,而鄧穎超對李鵬在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剛到延安的時候李鵬不是很適應那裡的環境,就得了腸胃上的病,爲了讓李鵬養好身體,鄧穎超把自己每日的一瓶牛奶給李鵬喝,後來李鵬上前線鍛鍊,鄧穎超把自己捨不得用的新棉被讓李鵬帶走。

抗戰勝利後,李鵬和其他革命子女一起去蘇聯學習,雖然他們見面的日子少了,但李鵬的成長周總理一直都很關注,而李鵬也沒有辜負長輩們期望,在蘇聯成長 的很優秀。回國後的李鵬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一步步腳踏實地的爲人民謀福利,而李鵬和鄧穎超之間的情感一直沒有斷開。

在周總理去世後,鄧穎超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1992年的時候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不得住到醫院接受治療,李鵬接到消息後便帶着夫人朱琳來看望鄧媽媽,當鄧穎超看到李鵬的時候,艱難的說出了人生最後的兩個字李鵬。

可能在最後的日子,鄧穎超對於這些烈士子女依然牽掛不已,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的身體沒有好轉,反而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周總理和鄧穎超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和祖國的建設,他們也把自己一腔父愛和母親都給了烈士子女,他們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卻有是很多烈士子女心中最敬愛的周爸爸、鄧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