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糧食單產提高背後的“龍江密碼”
新華社哈爾濱1月17日電 題:2.7%!糧食單產提高背後的“龍江密碼”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沈易瑾、戴錦鎔
2.7%!
在16日落幕的黑龍江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裡這個不大的數字,令人振奮。這是過去一年,黑龍江省糧食作物平均單產提高的比例。
作爲我國產糧第一大省,全國每九碗飯中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這裡黑土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夏季溫熱、溼潤,秋季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作物養分積累和品質提升,糧食總產量已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
那麼,在現有條件下,這個數字意味着什麼?大面積單產提升是如何實現的?記者採訪了多名與會代表和委員。
據農業部門統計,2024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突破1600億斤,糧食播種面積約2.2億畝,糧食平均畝產超過723斤,比上年提高19斤。
“大面積單產提高2.7%,帶動全省增產42億斤。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一年的口糧約500斤,這42億斤糧食可供840萬人吃一年,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體量。”這一成就令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工商聯農業商會會長張芳頗爲自豪。
爲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2024年,黑龍江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主攻大面積單產提升,讓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更加堅實。
向土地要產量——
“從三江平原到鬆嫩平原,多長一個豆莢、多收一株玉米、多打一穗稻穀,都來之不易。”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北大荒農墾集團董事長王兆成說,全省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他舉例說,通過“小池變大池”,也就是將相對零散、碎片化的水田池進行改造,有的一個池子原來只佔一分地,改造後面積翻倍,不僅方便機械作業,還能增加種植面積、節約用水。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在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項目的支持下,黑龍江持續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顯著提升土壤產出能力。據統計,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從2020年底的8000餘萬畝,增長到1.2億畝。
向科技要產量——
機械化、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2023年5月,國家四部委發佈通知,黑龍江省被確定承擔建設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任務。
以建設這一先導區爲牽動,黑龍江省廣泛開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在適宜區域重點推廣70餘項農業增產技術。目前,黑龍江省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爲99.07%,植保無人機保有量3.3萬架,作業面積超過5億畝次,均居全國首位。
“科技,爲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黑龍江省政協委員、嫩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劉月輝說,有了大農機,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確保播種、施肥、灌溉、收穫等各項農業技術精準操作。依託大數據分析、智能裝備信息採集、環境因素監測等農業技術,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農作物優良品種得以更好推廣。
向人纔要產量——
近年來,黑龍江省注重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吸引並留住農業技術人才,全面挖掘增產潛力。依託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全省已建設區域農機服務中心152家,建立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1282支,爲農業防汛救災提供有力保障。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區千畝示範方平均畝產1450斤,增幅8.3%;水稻、玉米、大豆單產分別提升6.6%、9.9%、14.5%;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9億斤……2024年,作爲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佳木斯市樺川縣成績喜人。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趙廣山說,在當地種糧大戶、農技人才帶動下,田間管理更加精細化,帶動全縣糧食作物單產水平整體提高,農戶增產又增收。
黑土地上的豐收,是我國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多名代表委員表示,面向未來,農業科技潛力巨大。張芳建議,推動更多農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降本增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更完善的標準、更嚴格的監管推進質量興農取得實效。
“農業發展,關鍵在人。”哈爾濱市阿城區蜚克圖街道新富村黨支部書記張振立期待,通過政策扶持、職稱評定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紮根農村、投身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讓廣袤鄉村煥發蓬勃發展的新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