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房形蓋石棺」裂2半+泛鹽 19個月修復現「東漢風情」
穿越千年古物,即使放在博物館保存,終究還是會敵不過時間的摧殘而毀壞。一座在地底下躺了2000年的漢房形蓋石棺於2010年崩壞,一條裂紋貫穿整個底部,兩側石塊也跟碎玻璃一樣,出現「粉碎性骨折」,人員歷經19個月時間,在年初完美修復,再現東漢風情。
據《成都商報》報導,長2米多、寬77釐米,高約1米的東漢房形蓋石棺在1957年時被考古人員發現,出土時保存的完好,之後收藏於四川博物院館,2010年因爲底部部枕木年久腐爛,難以承受石棺本體的重量,出現結構性斷裂,並伴有局部缺失、表面覆蓋厚厚的一層白色結晶鹽。、層狀剝落和污漬等多種症狀。
▼石棺經不過時間毀壞。
被鑑定爲三級文物的石棺因爲已經分崩離析,修復人員必須要以拼圖的方式進行修補,先黏接較小的碎塊,再着手大結構的地方,過程中還要注意黏着劑的顏色要與本體相近,也要確保材料使用後不能產生化學變化。
其中最難的部分是表面上的苔蘚地衣沉積物,要用高溫水蒸氣清洗,耗時19個月的修復工作於年初結束,石棺身上刻畫着屋廊、人物,懸掛在枋上的魚,被繩索套住的看門狗,以及伏羲、女媧、朱雀等圖像,再現一幅東漢風情畫。
四川博物院修復人員表示,石棺上的紋飾從未進行過拓印採集,公開發表的圖案也是手繪的線描圖,因此,該棺的真正紋飾內容從未公開發表和系統研究。將斷裂的石棺重新復原,對研究石棺表面紋飾及所蘊含的美學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對漢代歷史的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