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香港米其林搶鮮巡禮-酷酷廚魔星光迷濛

▲用大閘蟹蟹膏蟹肉做成的〈舒芙蕾〉,用湯匙舀出滿室都飄散着蟹香。圖/姚舜

▲這道菜叫〈和牛河粉〉,是用煎過的河粉包卷着低溫香煎的日本和牛,再用黑、白松露調製的醬汁提味。圖/姚舜

▲用刨成絲條狀柳橙凍、陳皮紅棗荔枝做的粉末,以及荔枝打成的泡沫,搭配香煎鵝肝,「廚魔」在法國經典菜中加入東方元素。圖/姚舜

▲用鵝肝做的肉鬆和蔓越莓做的紅粉,搭配鮪魚腹肉,是梁經倫最新研發的菜式。圖/姚舜

▲〈Bo Innovation〉在新版香港米其林指南能摘下幾星食家饕客都在關注。圖/姚舜

▲這道開胃小品叫〈花園〉,土壤是菇菌碎,草地是青蔥和檸檬做的,枝芽則是冬蟲夏草。圖/姚舜

小籠包味道「鎖」在一顆小小蛋黃裡,在冰淇淋吃出臘味飯店的味道,蓄長髮、掛耳環、粗壯手臂上還刺着「廚魔」兩字的梁經倫,以西方分子廚藝」法烹調中式粵菜的料理手法,和他的造型、形象一樣,讓很多人覺得離經叛道、莫名其妙。 不過,也就是滿腦子突發奇想,做菜不按牌理,2009年華人世界第一本米其林指南中,梁經倫主持的〈Bo Innovation〉餐廳一舉奪得「2星」,成績較很多定位頂級、訴求高檔的「五星飯店中餐廳」還要耀眼。 〈Bo Innovation〉在2010年米其林指南拚得了「1星」,最新公佈的新版評鑑中仍維持了「平盤」,證明「廚魔」的「魔力」在米其林評審心目中仍有一定評價,而梁經倫研發的新菜也還是值得食客一探。

再見「廚魔」Alvin梁經倫,穿着打扮依舊、粗獷霸氣也依舊,不過,打從成爲米其林星級主廚後,2年來他又多了幾個頭銜,〈Time Out〉雜誌封他爲廚藝界的「英雄人物」,〈讀者文摘〉譽他爲「亞洲10大名廚」。而Alvin主持的〈Bo Innovation〉餐廳也躋身「亞洲最佳10大餐廳」之林,非常風光。

蓄着一頭金色挑染的長髮,掛着耳環,即便做菜都戴着墨鏡、穿着無袖廚師服,刻意讓臂膀上「廚魔」刺青露在外面的Alvin,因米其林加持後而變得格外忙碌,除了受邀到世界各國飯店示範「中菜分子料理」,他在倫敦Mayfair和南法St. Tropez的新餐廳也緊鑼密鼓的籌備中。

對於〈Bo Innovation〉從2009年的「2星」變成了2010年的「1星」,外人很難從Alvin臉上掛着那幅墨鏡背後的那雙略顯疲憊的眼神中,窺探他的心情究竟是否起伏。已貴爲亞洲當代名廚的他,也甚少提及自己的看法。但是,從他料理的手路與近期研發的新菜中不難發現,「廚魔」力求突破自我、挑戰顛峰的強烈企圖。

那真是充滿挑戰與艱辛的歷程。Bo是什麼?Alvin說:就是Bold,意即大膽的創新。「廚魔」並且用:Excitng、 Extreme、 Exciting等「3E」,詮釋自己用了西方「分子廚藝」技法演繹的中式粵菜。事實上,也因爲這一手「讓中國菜不像中國菜」、「把中式食材解構,用法菜手法重組呈盤」的功夫,才讓非餐飲本科出身的Alvin成了亞洲廚藝界的「天廚」。

「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當Alvin成名受重視後,有些人開始拿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去檢視他做菜的功夫。捍衛中菜道統的人說他的菜不是「中華料理」,食古不化者則認爲〈Bo Innovation〉的菜,只適合「不識中菜精髓的老外吃」。這些雜音,廚魔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仍選擇自己的路創作,繼續在餐桌上創造驚奇。只是,爲了迎合米其林評審「用什麼材料做菜,就要吃出什麼味道」的評鑑標準,Alvin的菜讓味道更加強烈、也更明顯。

同時,新菜單上也開始出現了西方人眼中的高檔食材,鵝肝、和牛等食材,都成了入菜的元素。此外,他也用了東方元素,爲西方食材提味增鮮、在口感味覺造橋舖路。

例如用大閘蟹做成的〈舒芙蕾〉,形似法國甜點,咀嚼則蟹肉與蟹膏滿口,蟹香與鎮江醋香飄散,讓人會心莞爾。爲〈香煎鵝肝〉提味的醬料則豐富多采,有柳橙汁做成的晶凍切絲、有荔枝打成的泡沫,還有用陳皮、砂糖和紅棗熬煮濃縮再經風乾磨碎的粉末,讓法式鵝肝裡多了很多中國味。

〈Bo Innovation〉究竟能不能在香港版米其林指南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問題其實毋庸置疑,畢竟放眼中外食壇,有能力以分子廚藝技法料理中菜者幾兮?而像Alvin這樣,半途換跑道又能攀登名廚者又有幾兮?

INDEX

●Bo Innovation

地址︰香港灣仔船街18號2樓

電話:(852)2850-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