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金牌企業系列報導-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堅守防疫前線 傳遞有溫度的服務
中國附醫引導民衆以防疫自助機進行TOCC實名登記。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在周德陽院長(右二)帶領下,與外交部共同促成「關島人道醫療包機」,見證臺灣醫療暖實力;圖左一爲外交部北美司司長徐佑典。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企業檔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在新冠疫情肆虐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防疫而受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簡稱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中國附醫的服務與溫暖,沒有因此受阻礙,多年來持續推動友善服務,透過身體語言傳遞有溫度的服務;今年第五度榮獲工商時報「臺灣服務業大評鑑」金牌企業的肯定,「給了本院團隊最大的鼓勵!」
優化系統 提供完善醫療服務
「以病人爲中心」、「提供卓越及全人醫療服務」是中國附醫重要的價值與使命之一,周德陽說,在董事長蔡長海領導下,中國附醫在兼顧疫情防護下,積極開展智能化措施,並將愛與溫暖傳遞至國際。
周德陽舉例說,防疫期間,民衆到醫院皆須進行實名登記,過往皆由院內同仁協助民衆以健保卡進行實名登記及體溫量測,隨着疫情的升溫,爲能有效降低接觸的風險,中國附醫調整使用防疫自助機,引導民衆自行以健保卡插卡進行實名登記作業,且同時能自動量測體溫。推行後,民衆對於接觸風險的疑慮相對減少,亦減少了同仁輪值排班的辛勞。
此外,中國附醫有感於長者健康照護與維護更應受重視,與在地信仰中心「元保宮」攜手建置首座結合人工智慧與健康管理的「智能健康促進中心」,除提供基本檢測外,更納入高齡長輩重視的跌倒、失能、失智、憂鬱、營養、衰弱評估等,檢測結果皆可在中國附醫開發的「中國醫點通」APP完整記錄,並長期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周德陽說,透過深入社區健康照護契機,將醫院、居家與社區等資訊匯流,讓醫療照護從疾病治療延伸到預防與控制疾病,甚至是日常的健康與照顧管理,具體實現在地老化、活躍老化、居家養老尊重與友善對待。
結合AI 即時掌握病況
中國附醫近年來,持續結合醫療與資通訊科技,發展人工智慧醫療應用於疾病篩檢預測、精準醫療、遠距醫療、健康管理、醫材/器械輔具、中醫診斷科學化及新藥開發等面向,包含骨齡診斷、乳房超音波癌症預先診斷、急性腎損傷輔助診斷,以及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上,皆已在門診實際輔助醫師做更精準地判斷。
周德陽舉例說,中國附醫急診部分,自2020年起,導入AI輔助心電圖診斷和心肌梗塞(不典型症狀)高危評分的智能輔助系統,自病患踏入急診到心導管手術打通阻塞血管的時間(D2B)縮短到32分鐘,遠低於國際標準的90分鐘,並優於國內其他醫學中心,病人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治療。
居家照護部分,中國附醫是國內唯一提供「加強型居家血液透析」的醫療機構,病人可在家利用夜間睡眠時間,以較慢速度進行血液透新;另開發智慧監測系統APP,即時顯示病人透析過程,讓醫護人員在遠端即時掌握病人在家治療狀況,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各項生化、生理、血液參數,目前已有15個居家血液透析案例。
中國附醫自2016年起深耕關島,與當地保險公司及醫院合作照顧關島民衆健康,五年來逾400多人次的關島病人就醫。隨着疫情在全球肆虐,該院持續關心關島民衆健康,不僅促成外交部捐贈20萬口罩至關島,更於2021年與外交部共同促成「關島人道醫療包機」,實踐「國際醫療是外交最有力的翅膀」信念。
展望未來,周德陽說,中國附醫病患數增加很多,考量部分醫療大樓空間不足,中國醫藥大學搬遷後的校區,未來規劃作爲醫療體系使用,停車場將對外開放,現有部分醫療大樓將擴建,以及推動智能櫃檯、智能病房、智能看診服務,提升整體滿意度。此外,中國附醫重視員工福利,護理人員2021年平均加薪3%並提供高階健檢,「員工幸福感增加,自然凝聚向心力、更加認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