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後3天,中國人的“年底焦慮”又發作了

近日,#年末的精神狀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稱自己患上了“年末綜合徵”,有的人覺得壓力倍增,常常情緒低落,或者情緒波動大,甚至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等狀況。

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曾經分析,這與特定的時間點有關,最常見於都市中的工作族和年輕家長。

“2023又是一事無成的一年。”

“這一年加了很多班,但感覺沒有什麼成績,健康也不行了。”

“今年又花了不少錢,但沒存下多少。”

再過兩天,我們就要和2023年告別。每到年末,一種專屬於這個時間的情緒就會涌上心頭:年底焦慮。

這時,我們總會想起年初立下的信誓旦旦的flag,想到自己即將又老了一歲,想到各種KPI考覈、年終總結、來年任務......這些,都會在年末被無限放大。

小孩子才喜歡新年,成年人的新年前夕,全是焦慮。

1、因沒有改變而焦慮

萍子是某品牌的新媒體運營人員,她感覺這一年十分忙碌,常常加班到晚上11點,但是在寫年終報告時,卻發現沒有可寫的成績,日益下滑的運營數據讓她十分頭疼。

萍子畢業後工作了一年多,從事的不是她擅長的領域,每當工作遇到難題時,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更不清楚能做成什麼樣,這種恐懼感讓她常常感到焦慮。

因爲工作成績不亮眼,所以她很害怕和領導打交道,每次找領導簽名,都會忐忑不安,總想領導是不是沒時間,會不會嫌她煩。“有時在領導門外徘徊很久都不敢進去......”

年底的業績考覈壓力,更讓萍子喘不過氣來,她已經連續好幾晚沒有睡過好覺了,總是無緣由地早醒,從清晨6點到5點,再到4點、3點,一醒過來就惦記着工作,並且無法再度入睡。

回想起這一年,她感覺自己彷彿什麼都沒做,彷彿什麼都沒改變,一年時間似乎都被揮霍了,十分有挫敗感。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劉中霖教授說,剛入職的年輕人因爲抗壓能力差,容易出現焦慮症狀,甚至發生焦慮症,不僅在精神情緒上出現緊張、煩躁、害怕和驚恐等焦慮情感,就連軀體上也有所反應,常常會出汗、血壓升高,心悸、氣短、胸悶、尿頻、腹瀉等症狀。

劉中霖教授介紹,除了剛入職的年輕人是一大發病人羣外,40-50歲的中年人,在工作、家庭、子女等壓力因素,也使他們成爲焦慮症的另一個高發人羣。

設計師Paul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在年初訂了一系列目標:健身、存錢、學攝影......但年末盤點發現,每項計劃的進度幾乎爲零。

Paul形容自己40歲的中年生活,“過得就像遊戲裡的NPC”,每天兩眼一睜,程序啓動,然後按照劇本的路線和時間,在家和公司來回穿梭,擠地鐵、工作、帶孩子、刷手機......晚上眼睛一閉,又開始新一輪循環。

“每天見到的都是一樣的人,做的都是一樣的事,不進不退,不上不下,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吧。"Paul嘆了口氣說道。

2、因年齡而焦慮

王琳從3個月前就開始焦慮,因爲2024年一到,自己馬上迎來30歲。

都說“三十而立”,但是王琳覺得自己的30歲一事無成,“沒房、沒車、沒存款、沒對象、沒編制,感覺自己要被社會唾棄了。”

逼近30歲的這一兩年,王琳對年齡敏感得很。在職場上,聽到年輕的女孩子稱呼自己“姐”,心中只是激起一陣陣漣漪,而當被小學生喊做“阿姨”時,簡直是遭到一萬點暴擊。

而且,看着身邊的好朋友們都已經紛紛脫單,結婚生子,完成人生大事,而自己卻還是孤單一人,焦慮感立馬如潮水般涌來。

“到了30歲就意味着變老,但我還在原地踏步,工作、生活、身材管理......沒有一項能拿得出手的成績,一想到這些我就很慌張,都快變抑鬱了。”

和王琳相比,今年36歲的李駿更加焦慮,他正處在“35歲危機”的漩渦中。他說,隨着越來越多的年輕血液進入公司,像他那樣年齡的人越來越不受待見。

“又過了一年,留給我上升的空間不多了,機會也更少了。”

李駿回想起自己剛工作的時候,學什麼都快,總是不斷解鎖新技能。但是現在成爲一個職場老人,職業發展很難再有實質性的提升,雖然很想改變現狀,但總是力不從心。

今年下半年,公司頻繁裁員,李駿擔憂自己在裁員名單上,心神不安,常常失眠、脫髮、耳鳴。

他去醫院看了中醫科和皮膚科,後來又去了心理科,按照醫生的指示做了抑鬱和焦慮量表,結果是焦慮值略高,抑鬱值正常。醫生建議他多聽一些柔和的音樂,或多進行戶外運動,也可與身邊的同事交流,儘量讓心情得以放鬆。

在臨牀上,焦慮症比較難診斷,常常漏診。劉中霖教授說,大多數來就診的焦慮症患者之前都看過很多醫生,去過很多科室,檢查也做了一大堆,最後才輾轉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得到確診。

劉中霖教授指出,焦慮情緒特別容易轉化爲軀體症狀,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幾乎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任何一個器官都能出“毛病”。

有的焦慮表現在頭部,如頭痛、頭暈、頭皮緊、耳鳴等,有的焦慮表現在心臟,氣促、胸悶,甚至有瀕死感。但是由於所有的相關檢結果都正常,其他人會以爲患者是“無病呻吟”,其實,患者很痛苦,時間久了,焦慮就會演變成抑鬱。據統計,超過50%的焦慮症患者會伴有抑鬱症狀。

3、因“比較”而焦慮

在廣告公司任職的唐欣害怕過年,更害怕過年回家,因爲要面對親戚們的各種靈魂拷問。

去年除夕,她回到老家,捧着筆記本在沙發上緊急修改方案,大伯過來問:“你這麼辛苦,一個月能掙3、5萬吧?”

她回答:“沒啊,就幾千。”

大伯疑惑地說:“那你堂姐,在縣裡當老師,每天6點下班,還有寒暑假,也是拿這個錢啊!”

大姑也搭話:“看你堂哥,也是在大城市,每個月都能拿2萬啊......”

唐欣無言以對,平時覺得在大城市過得挺不錯,結果一回老家就變成“一事無成”的人,自己在大都市生活的驕傲,見過的高樓大廈,彷彿根本不值一提。

同樣爲過年回家而焦慮的林海對39深呼吸說,最微妙的一番感受是,看到留在老家的同學,過得比在大城市的你好得多。

去年春節的同學聚會,林海特意換了一身貴的西裝,還剪了新發型。沒想到那些老同學,一個個在打扮上不怎樣,卻是開着豪車去的,聚會時開門閉口聊的,都是幾百萬的生意經。

那次聚會,讓林海體會到了巨大的落差感:同時期畢業的同學,已經在事業上運籌帷幄,風生水起,而自己卻還在爲每天工作上的雞毛蒜皮小事而置氣。

林海說,今年依然焦慮,感覺自己又白活了一年,除了年齡增長、體重上漲、頭髮變少外,竟然一無所獲。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洪軍教授表示,解決年底焦慮並不困難,主要仍是依靠自身的心態調整。

“當個體出現焦慮時,可以多吃三種快樂水果——香蕉、櫻桃和葡萄柚,尤其是香蕉。香蕉最符合人體的營養標準,又能爲人們臉上增添光澤。因爲香蕉所含的蛋白質中,有一種能幫助人腦產生5—羥色胺的氨基酸,當人失望、憂鬱和痛苦時,大腦就會缺少這種5—羥色胺。這時,吃一些香蕉,就可促進這一氨基酸的產生,從而減少焦慮情緒,增加愉悅感,使人心情愉快。”

洪軍教授介紹,除了香蕉外,櫻桃中含有青花素,能抑制炎症,防止人體的免疫系統失衡;葡萄柚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且口感強烈、清新,起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如果由於焦慮情緒而影響睡眠質量,比如容易醒、較難入睡,可適當吃一些有助睡眠的藥物,如:阿普唑侖片、安定等。這類藥物能有助於肌肉放鬆,心情平靜,從而解決睡眠問題。

但洪軍教授強調,這類藥物不可長期吃,只可在短時少量服用。一旦長期服用,有可能造成嗜睡、精神不集中、成癮等副作用。

《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09-2021)》顯示,在4556個青年網民樣本中,高達69.8%的青年網民明確表達他們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焦慮,學習、工作、外貌、健康成爲焦慮感的四大來源。

年底的焦慮感,有的是源自盲目的比較,有的是因爲期待值過高,或者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適當的焦慮是好的,它可以提醒我們,當下還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好,鞭策我們成爲更好的人。

而緩解焦慮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行動。很多事情,你只要開始做,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因此,不要總覺得自己來不及。找準自己的目標和節奏,朝着目標不斷前進,在行動中不斷修正,大部分困惑和焦慮都會一掃而光。

如果焦慮症很嚴重,總是感到不安和痛苦,一定要及時求助心理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