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TONG年會】周清教授:肺癌治療不斷取得突破,未來方向仍是新型精準診療
第14屆中國腫瘤學臨牀試驗發展論壇暨GACT/CTONG 2024年度會議於2024年8月2日-3日於廣州盛大召開。本次大會上,諸多學者專家總結了當前中國腫瘤學臨牀試驗發展現狀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會間邀請了我國肺癌領域知名臨牀專家周清教授總結了本次CTONG年會重點分享的研究成果,並就新型藥物和MRD前景發表見解
專家介紹
周清 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
腫瘤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醫院院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長,肺內二科主任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國際醫療交流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臨牀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擅長領域: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爲主的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對生物標誌物指導下的肺癌精準治療、靶向治療耐藥機制和克服耐藥策略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科研論文:發表SCI論文100餘篇包括Nature Medicine(IF=82.9),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IF=78.8) , Lancet Oncology(IF=51.1), Annals of Oncology(IF=50.5), Cancer Cell(IF=50.3) an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45.3) ,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47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82.9分,影響因子>50分總共5篇,影響因子>20分總共11篇,總影響因子639分。科研獲獎:主持完成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和多項省級科研課題。主譯譯著一部,參加100餘項國際、國內多中心臨牀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兩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廣東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項。
Q1:在本次會議的第一篇章,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專家組專家分享了CTONG 1702、CTONG 1804、CTONG 2104研究結果。請您簡要解讀這幾項研究的結果或臨牀意義?
周清教授:感謝大家對CTONG年會的持續關注,也歡迎全國數百位專家來到廣州參加今年的CTONG年會。按照慣例,CTONG年會開場第一個環節是總結和分享去年和今年本次大會前的CTONG最新研究進展,本次CTONG年會主要分享了CTONG 1702(arm 8)、CTONG 1804和CTONG 2104研究成果。關於CTONG系列研究,我們能從研究名稱中看到這項研究啓動的年會,即前兩個數字。
CTONG 1702是大型傘式臨牀研究,包含超20個治療臂或者隊列,涵蓋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本次會議上分享的是CTONG 1702第8臂(arm 8)的研究結果,arm 8是關於AZD3759治療伴腦轉移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的劑量、療效及安全性的II期探索研究。該研究最大的價值是確定了未來III期研究中AZD3759更合理的使用劑量。靶向治療的劑量有很多探索空間,最合適劑量並不等同於藥物的最大耐受劑量和個體最佳劑量。經過CTONG 1702研究的探索,我們確定了200mg AZD3759是最合適劑量,也是大型III期隨機對照研究中採用的治療劑量。
CTONG 1804研究旨在驅動基因陰性NSCLC患者中探索術前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和單純免疫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與我們預期一致,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仍可取得了更好的療效。在本次年會上,諸多學者專家也討論了在不同疾病階段患者中免疫治療的模式,例如PD-L1高表達晚期NSCLC應採用免疫單藥還是免疫聯合化療?對於早期NSCLC圍術期治療,是否應根據PD-L1表達選擇免疫聯合化療或免疫單藥治療,還是不論PD-L1表達水平如何,都應採用免疫聯合化療模式?多項研究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以幫助我們選擇更好的治療選擇。
CTONG 2104研究旨在EGFR突變陽性患者中探索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術前誘導治療的可行性。該研究引發了參會專家針對EGFR突變早期NSCLC患者新輔助治療模式的熱烈討論,包括新輔助靶向治療、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新輔助靶向治療序貫免疫聯合化療、或直接手術。針對該話題的激烈討論提示我們,目前學界對此並沒有一致認知,還沒有標準答案。CTONG 2104研究結果給未來探索帶來一些啓示,對於驅動基因陽性患者圍術期治療更好的治療模式,未來短時間內還是有很大爭議,每種模式都有各自優點,但也有未滿足的需求。因此,驅動基因陽性患者圍術期治療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Q2: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是本次CTONG年會討論的兩大主要手段,除此之外,今年會議上,分別有兩個主題演講針對的是新型免疫療法和新型靶向療法的開發或臨牀前景。請您分享新型藥物在肺癌治療領域的相關進展以及未來前景?
周清教授:中國腫瘤學臨牀試驗發展論壇着眼於未來藥物研發的方向。在本次CTONG年會上,我們設置了專門的板塊討論肺癌未來的研究方向。此次大會上,諸多學者專家共同探討了除現有的PD-1/PD-L1抑制劑之外,未來有哪些新型免疫藥物。除了現有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未來有哪些新型靶向藥物,這些研究給我們勾畫了美好的藍圖。
在免疫治療領域,許多研究正在探索新的免疫靶點、新型雙特異性抗體和三特異性抗體以及新型的研究設計模式。在靶向治療領域,目前有很多研究在探索克服靶向治療耐藥的策略,例如ADC藥物聯合用藥策略,以及新型免疫治療手段如細胞療法、細胞因子療法等新療法。
在未來,肺癌臨牀醫生會面臨新藥百花齊放的局面。當下這些新型療法相關研究仍在起步階段,未必能很快改變臨牀實踐,但這些研究方向和進展,在現有標準治療基礎上爲我們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間。當然新藥研發也存在很大的挑戰,很多新藥研發在早期階段展現希望,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體現了腫瘤治療的複雜性。
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概括,此次會議上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在討論未來靶向、免疫治療的研發方向,目前的研究進展至少爲近期的臨牀實踐帶來了新的希望。
Q3:近年來,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和探索開展的如火如荼,其中MRD有望在肺癌治療的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MRD在肺癌各個治療領域的臨牀應用和未來前景?
周清教授:我們肺研所終於完成了關於MRD探索的三部曲研究。先前的研究顯示,MRD在早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的預後和治療指導價值。前不久,我們又在JAMA Oncology發表了MRD指導下晚期NSCLC藥物假期的研究結果,這爲早期、中期、晚期肺癌MRD研究三部曲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我們在MRD指導下進行肺癌的適應性治療(加法或減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在今年肺癌高峰論壇上,參會專家花了全天的時間討論肺癌的適應性治療,MRD在指導加法和減法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年CTONG年會上,我們又深入討論這一問題,每個討論激烈的問題,最終都會落腳於應精準選擇治療人羣。
除了根據常規的臨牀病理特徵選擇人羣,根據生物標誌物的狀態、根據MRD的陽性或陰性進行加法或減法治療已經得到廣泛認可。我們看到,無論早期、中期或晚期肺癌,對於MRD陽性患者,臨牀醫生更多討論的是如何去做加法;而MRD陰性患者是潛在的可治癒人羣,我們更提倡做減法治療。總之,MRD已成爲肺癌領域非常重要的生物標誌物,可以幫助臨牀醫生去精細地選擇人羣。
我們肺研所在MRD領域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但是也留下很多問題,比如MRD如何做得更加的準確,我們在Tumor-informed approach的基礎上,如何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MRD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如何更好地將MRD檢測結果與臨牀治療決策結合。因此未來仍有很多探索空間。總體而言,MRD價值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前提是建立在MRD能夠越來越準確的反映患者身體的腫瘤負荷的情況下。
聲明:本文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爲了解資訊使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該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爲診療建議。如該信息被用於瞭解資訊以外的目的,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