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透視 A股600餘家變更募投企業:“圈錢”藏匿嚴管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有地方證監局要求上市公司上報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對每筆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說明,對於轉變募集資金用途的,需要解釋原因;存在問題的,則需上報調整措施。而且,此番募集資金嚴查並非僅針對IPO項目,而是包括定增、可轉債等各類募資。

爲進一步瞭解A股募資使用情況,近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2024年以來A股公司擬變更募集資金投向的案例。

據Wind數據,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有1256個項目公告擬變更募資金投向,相關上市公司超600家,涉及首發、增發、可轉債等項目。

其中IPO項目變更募資投向的情形較多,共有671個;增發項目424個,可轉債159個,配股項目2個。超募項目不多,僅15個。

從變更用途來看,多數公司根據市場變化情況或戰略,將募資投向了其他項目建設,且變更資金有增有減;也有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或直接償還銀行貸款;少部分僅是變更了實施主體或地點。

自去年“827新政”以來,監管一再強調規範募資用途,此番嚴格規範募集資金使用情況,有助於倒逼上市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資金。

而對於變更募資計劃的情況,市場人士建議,對於從發佈募資計劃到成功募資用時不同、更改募集資金用途原因存在較大差異的企業,可以採取不同標準,做到“寬嚴並濟”。

變更程度不一

就時間跨度來看,原募資項目實施週期較長的如航天長峰(600855.SH),其增發項目在2005年1月實施,今年1月宣佈:將項目結餘資金460.5萬元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進一步來看,該增發項目曾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有過三次變更,涉及增資、補流等。其中航天安全計算機產業化項目投資總額1.9億元,累計投資3255萬元,但由於前期投資未達到預期效果,後變更爲指揮雲系統創新及產業化項目、醫療器械產品線引進及合作項目。

募資短時間內變更的情形頗受各方關注。

例如肯特股份(301591.SZ )IPO募投資金於今年2月到位,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資金額3.6億元,超募718萬元,但僅一個月後即宣佈變更。

公司將募投項目“四氟膜擴產項目”實施地點進行了變更,實施方式也由租賃房產變更爲自建廠房,投資金額有所增長。擬在原有廠區實施的“密封件與結構件等零部件擴產項目”項目總投資有所調減。同時,使用不超過6000萬元的閒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需要注意的,肯特股份的IPO項目是在2022年醞釀的,其於當年9月提交了招股書,離募資真正到位已相隔近2年。在今年5月的一次投資者交流中,公司對募投項目變更迴應稱,是爲了提高公司生產製造場地的穩定性和適配性,故而自建廠房,公司對該項目前景充滿信心,會盡快擴大產能,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益生股份(002458.SZ)11.4億元增發的募集資金於2023年11月到賬,今年4月宣佈變更:擬將募投項目中的“3600頭能繁原種母豬場和100種公豬站項目”變更爲“鈺農家禽養殖場項目”及“行唐家禽養殖場項目”,涉及變更資金1.42億元。

該項目時間軸顯示,定增募集資金從到賬至變更僅5個月,但項目立項批准時間是2020年9月。同時,公司表示,近幾年宏觀經濟環境及生豬產能等因素的影響,生豬行情低迷,綜合各方考慮決定終止原募投項目。

募資變更涉及金額較大的情形也值得關注。

例如芯聯集成-U(688469.SH)首發募集資金淨額爲107.8億元,今年1月公司發佈公告稱,因原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二期晶圓製造項目”的資金缺口部分已於前期由貸款形式完成投資,故擬將原計劃用於二期的剩餘募集資金27.9億元調整至“三期12英寸集成電路數模混合芯片製造項目”。

實際上,從2024年以來的案例來看,大多數公司是出於市場變化和戰略調整而變更募集資金用途,例如對原項目進行資金增減,轉投其他項目或新增項目。

針對這些情形,受訪保代表示,“在IPO節奏放緩的當下,企業從制定募資計劃到成功上市募到資金,可能需要花費兩三年乃至更長時間。企業經營情況、行業大環境可能已經發生較大變化。此種情況下,企業基於自身實際需要而適當更改募資計劃,對於企業發展更爲有利。”

補流的幾種情形

在上市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的幾種情形中,將原本用於項目建設的資金調整爲補充流動資金,向來爲投資者所詬病。據梳理,在1256個變更項目中,有354個項目在變更用途後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不過針對這些補流情形,也需要一分爲二地來看。

多家公司是因爲募投項目結項並將節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例如光華股份(001333.SZ )首發資金在2022年到位,2024年4月公司發佈的結項情況顯示,“年產12萬噸粉末塗料用聚酯樹脂建設項目”完成了各項建設內容,達到了項目建設的總體目標,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滿足結項條件,並將節餘的募集資金4354萬元永久性補流,用於公司日常經營活動。

南大光電(300346.SZ)於2022年底發行9億元可轉債,用於年產45噸半導體先進製程用前驅體產品產業化項目、年產140噸高純磷烷等。2024年4月公司宣佈,前述兩個項目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同意結項,並將節餘資金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涉及資金2422.52萬元。

一般來說,募投項目結項後節餘資金數據並不會太大,例如三聯鍛造(001282.SZ )將節餘募集資金1883.99萬元補流;辰安科技(300523.SZ)將節餘募集資金1466.35萬元補流;

蒙泰高新(300876.SZ )將節餘募集資金6375.12萬元永久補流。

但如果上市公司還未完成募投項目卻進行大額補流,往往就會被認爲有“圈錢”嫌疑。

鹿山新材(603051.SH )於2022年3月首發上市,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爲5.2億元,募投項目包括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擴產項目(4787萬元)、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技改項目(5620萬元)、TOCF光學膜擴產項目(7253萬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4585萬元),3億元被用來補流。

截至今年4月底,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擴產項目投資進度是36.98%,擬延期;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技改項目投資進度81.59%,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OCF光學膜擴產項目投資進度是36.86%,擬終止,終止後的節餘資金及其利息收入、理財收益將永久補充流動。以此來看,鹿山新材首發資金中本就逾一半資金用來補流,四個募投項目中還有兩個不及預期,並持續補流。

再來看得潤電子(002055.SZ),2021年12月公司定增募集的16億元資金到賬,其中4.7億元用於補流,其餘投向高速傳輸連接器建設項目、OBC研發中心項目。2023年底,公司卻決定終止OBC研發中心項目,並將該部分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截至年底,公司已使用其中的1.07億元用於永久補流,使用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未到期餘額2.4億元。

如何看待現金管理?

比之補充流動資金,上市公司對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則更戳中投資者敏感神經。

長華化學(301518.SZ )於2023年8月首發上市,募資8.25億元,其中超募資金爲5.24億元。8月公司公告稱,因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存在一定建設週期,擬使用最高不超過5億元的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長華化學上市之初就被市場質疑“圈錢”,計劃募集資金3.01億元,用於信息系統建設、研發中心項目、營銷網絡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其中1.2億募集資金用於償還銀行貸款。也就是說,長華化學將用四成的募資資金償還銀行貸款。

但長華化學在向銀行舉債的同時,還是每年拿出鉅額資金來購買理財產品。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長華化學投資支付的現金分別爲8.28億元、3.5億元、3億元,主要用於購買理財產品。2023年底,長華化學將募集資金用於現金管理餘額爲3.5億元,全部是結構性存款。

上市公司使用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九安醫療(002432.SZ)公告顯示,2023年4月,公司同意使用不超過1.8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於投資於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銷售的理財類產品或存款類產品。

對於此類情況,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部分公司的確是因爲項目建設週期原因,纔將閒置募集資金用於理財,這也是一種優化資金使用效率的方式。但不排除一些公司的募投項目本身只是融資的幌子。”

也有公司存在挪用募集資金的情況。2024年5月7日,浙江證監局公告,對迦南科技(300412.SZ)以及高管進行處罰,原因是該公司2023年將部分募集資金用於支付非募集資金支出,涉及金額554.26萬元。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將554.26萬元歸還至募集資金專戶。

總的來看,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的現象較爲常見,大部分是從公司發展角度出發進行的調整。自去年“827新政”以來,監管一再強調規範募資用途、防止過度募資。今年發佈的新“國九條”也要求,從嚴加強募投項目信息披露監管。市場人士建議,對違規使用募資的上市公司,應限制其進行再融資,提高違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