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喪夫後攜子嫁老外,到美國卻成了服務員,如今全家靠她掙錢

29歲喪夫,一人帶着三歲的兒子拼搏了8年,在38歲那一年,嫁到美國,至此曹靜的生活迎來了轉機。

不僅實現了給兒子留學的願望,還憑藉自己的雙手逆轉了人生。

可初到美國的那段時間,卻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

因爲老外丈夫離婚時是淨身出戶,所以身上沒有什麼存款,也沒房沒車。

更令曹靜絕望的是,語言的不通導致她長達一年,都是無業狀態,本以爲有所改變的生活,卻依舊過得十分窘迫。

可在短短十年裡,她改變了現狀,甚至成爲了這個家中的“主心骨”,如今靠她一人撐着這個家。

她又是如何做到的?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對於曹靜來說,她的前半生是充滿戲劇性的,好像人生的坎總是會一個接着一個出現。

幼年時,耳邊環繞的總是一些刺耳的聲音,和他人異樣的眼光。

因爲弟弟在三歲的時候,發現智力出現障礙,跑遍了大小醫院,最終還是沒能治好。

自那開始,弟弟的人生好像就停滯了,他的智力也停在那一年,曹靜成了別人口中的“傻子姐姐”。

父母爲了維持這個家,只能將照顧兒子的重任交給兩個女兒。

他們則起早貪黑的,到菜市場裝貨卸貨,每天筋疲力盡地回到家中,一身污泥累得不成模樣。

那時,一家5口擠在幾十平的房子中,圍繞身邊的只剩下“窮和苦”。

但在當時,高中畢業的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知道再窮不能荒廢了孩子的學業,能不能有所成他不敢肯定,但至少認知是廣闊的。

所以從小學開始,曹靜就跟着同齡人一同去上學,因爲要強她一路考上了中專,學起了當時女孩最流行的會計專業。

畢業後,她順利進入到銀行工作,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她更好地照顧起了弟弟。

22歲那年,遇到了第一任丈夫,並在一年後生下了兒子,一切都顯得那麼順利。

曹靜計劃着一家三口的未來,可一場意外的發生,還是打破了這一切的美好。

一向身體健碩的丈夫,在毫無徵兆中突然倒下了,輾轉幾家醫院確診了鼻咽癌。

以往曹靜一直以爲自己離癌症很遠,可當這一切發生在自己親人身上時,才發現了它的可怕。

一個家的平衡也在確診的那日打破,進去醫院後,丈夫幾乎就未曾脫離過醫院,不斷的化療和數不盡的藥物,折磨着他的身體。

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着醫院的丈夫,還要看顧僅有一歲半的兒子。

都說熬過五年,這個病就不可怕了,這是曹靜的一個希望,可到頭來還是落了空。

丈夫離去後,這個家就剩她和兒子了,那時她感覺自己就是這個世上最不幸的人。

好不容易熬過的苦日子,在一場疾病下又被打回原狀,甚至更糟糕。

那段時間,她一直處在自我懷疑的狀態,整個人都散發着頹氣,渾渾噩噩的狀態持續到兒子8歲那年。

兒子因爲成績問題被老師叫了家長,當老師滔滔不絕說着兒子的不是時,一股勁也涌上了曹靜的腦海。

當初丈夫離世前,就提出了送兒子出國留學的想法,如果她再這樣頹廢下去,受到傷害的必定是自己的兒子。

想通後,曹靜重新振作,她將精力放在兒子的英語培訓上,定下了武漢外國語學校目標。

爲了讓兒子提起興趣,曹靜在他面前幾乎不玩手機,兒子背書、寫字時,她就坐在一側看書。

鼓勵式的教育,讓兒子的成績開始提升,自信心也慢慢建立。

看着一點點的進步和改變,曹靜覺得留學計劃成了,可在變化面前,計劃總是顯得一文不值。

兒子差幾分沒能考上目標的學校,這也意味着很多計劃都被打亂了。

曹靜不甘心,可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一切,陷入困境時,一個人的出現,給她帶來了轉機。

當時,家中親戚總是勸她去相親,一個女人帶着孩子不容易,重新組建家庭或許是一個好的選擇。

曹靜嘗試過,但一次次的失望讓她不再想相親。

直到曹靜的表妹從國外回來,一場聯誼會上都互相可以帶親屬,裡面多數都是老外。

表妹建議曹靜可以考慮一下參加,認識一下興許就成了,而且老外對單親媽媽沒有那麼介意,所以機會還是很大的。

在這次聚會中,曹靜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漢普,第一次見面時,曹靜對他沒有意識,但漢普明顯就動心了。

自那起,漢普開始頻繁地接觸曹靜,並表明了自己對她的想法。

不過曹靜想得比較多,漢普是一名工程師,年長自己8歲,結過一次婚,有三個孩子。

如果沒有孩子,曹靜不會考慮那麼多,但有了孩子她就不敢輕易進入一段感情。

而她的這份顧慮,也在後來漢普的真誠所打動,自己的兒子對這個老外格外喜歡,而漢普也將他當作了朋友一般。

2010年,漢普在中國公司的合同到期,離開前他鄭重地提出與曹靜交往,甚至將他們帶去美國的想法。

這一次曹靜決定賭一把,就這樣她帶着兒子跟着漢普去了美國。

從印度安納州落地,陽光正好灑在曹靜的面龐,她覺得這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在當地,美國多數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別墅,而漢普沒有,因爲離婚後淨身出戶的緣故,孩子和房子都留給了前妻。

他只能租住在一個較爲窄小的公寓內,一切好像都是從頭開始。

英語不好曹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一家依靠漢普一人撐着,即便如此他還是兒子曹靜的兒子尋了一所好的學校。

三天時間,兒子就喜歡上了現在學校的模式,這裡和國內的教育方式不同,更加側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興趣,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慢慢適應後,曹靜開始惡補自己的英語,她不願意在家中伸手向漢普要錢,能有自己的工作是一個種安心感。

而漢普也十分支持她的想法,並鼓勵她先在家學好語言。

一年時間裡,曹靜第一次踏出這一步,她找到了一份餐飲類的工作,日積月累中,英語能夠脫口而出了。

三年她從一個小服務員做到了經理的位置,事業的提升讓曹靜自信不已。

而更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兒子考上了美國州立大學凱利商學院,並且是全額獎學金。

畢業後又順利地考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讀碩士,望着眼前的一切,曹靜只感覺不真實,這是她以往不敢想的狀態。

也是這一年,曹靜和漢普共同做了兩個決定,貸款買房和辭職。

曹靜辭去了餐廳的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但這一次她有了新的目標,做寄宿家庭,成爲別人的“曹媽媽”。

這是專門爲那些國內來留學的孩子,辦理各種手續和日常起居的。

之所以選擇做這個,是當初國內有朋友看到自己將兒子教育得這麼好,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學生,成爲了如今的碩士。

所以選擇將自己的孩子也送到國外留學,因爲工作需求很多家長是無法陪同的,但交給別的寄宿家庭他們又不放心。

像曹靜這種同爲華人,又是朋友的情況,就很容易讓人對其信任。

那幾年裡,曹靜成爲了很多孩子的短期“母親”,除了日常的飲食起居外,她還承擔起了輔導功課,和疏導孩子心理的重任。

也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們都順利地畢業,並拿到了理想大學的通知書。

這一份工作對於她來說是互相成長,更是一個挑戰。

如今,她的兒子已經成家立業,漢普也到了退休的年紀,而她依舊站在前面,決定還要再往前拼。

(漢普女兒結婚)

未來曹靜想擴大自己寄宿家庭的規模,雖然這個過程很困難,但不嘗試誰又知道做不到?

這些年裡,她經歷過很多次的低谷,越過很多的坎,再難也沒有放棄過,短短十年她改變了這一切。

而能夠有今天,曹靜也很清楚少不了丈夫漢普的支持和信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