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國債期貨漲0.7%再創歷史新高,國債期權仿真交易開啓,債市風險管理更精細

財聯社9月13日訊(編輯 楊斌)在國債期貨屢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我國利率衍生品體系有望進一步完備,國債期權仿真交易今日正式開始。國債期權的推出與國債期貨等工具可形成互補,實現更精細的債市風險管理,有助於完善債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今日,30年、10年、5年期國債期貨均創下歷史新高。截至收盤,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報收114.330元,上漲0.70%;10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6.805元,上漲0.17%;5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5.205元,上漲0.11%;2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2.456元,上漲0.05%。

9月12日,中金所發佈《國債期權仿真交易新合約上市通知》,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的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合約於9月13日上市交易,期權合約月份均包括3個連續近月及隨後一個季月(2024年11月、12月、2025年1月、3月)。

根據中金所此前發佈的《關於國債期權仿真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爲開展國債期權產品研發工作,研究設計了2年期、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期權仿真合約,並將於9月13日起開展仿真交易。期權合約標的物爲相應期限的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合約,行權方式爲美式期權,最小變動價位與每日價格波動均與相應國債期貨合約對齊。

與其他期權品種類似,標的物爲國債期貨的國債期權合約,給與投資者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購買或出售國債期貨的權利。

華泰期貨的研報介紹,國債期權與國內其他被熟知的金融期權有兩點不同:一是國債期權採用的是美式期權標準,即可以在到期日前的任何時間行權;二是國債期權的標的並非是指數或是ETF,而是對應期限的國債期貨合約。

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唐元懋指出,與國債期貨相比,國債期權的買方獲得了在特定期限內以約定價格購買或出售國債的權利,但沒有義務必須行使,而賣方則須在買方行使時履行合同。期權的風險相對有限,買方的最大損失僅爲支付的期權費,賣方則面臨較高風險。

除簡單的方向性交易,由於期權最大的特點是蘊含着波動率指標,波動率交易是最常見的期權交易策略。

例如,有交易員介紹,當投資者預期利率或國債價格大幅波動,但不確定漲跌方向時,可以通過買入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構建組合進行投機,同時無需承擔國債現貨或期貨交易中的所有風險。

唐元懋表示,利用國債期權可實現更爲精細的風險管理,投資者可根據實際需求設定不同的行權價格和到期日,構建出符合特定風險偏好與市場狀況的國債期權投資組合。

東證期貨認爲,國債期權上市可以與國債期貨、利率互換等工具形成互補關係。國債期權可以提供互換及期貨無法給予的“保險”功能,還可以對衝波動率的風險。此外,國債期權可以提供更爲豐富的套利策略,對利率風險的管理也更爲精細。

除了實現更豐富、更精細的債市風險管理,對於國債期權推出的意義,唐元懋還指出,有助於完善債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國債期權市場的建立將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價格透明度,促進市場的整體健康發展,增強投資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