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對電磁場過敏或與電磁場本身無關

3月8日(星期五)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1、AI圖像生成模型如何影響科研?或導致虛假數據和不準確科學圖像增加

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利用圖像生成模型爲他們的論文和演示文稿增添亮點。然而,一些專家擔心,這些工具可能對科研造成損害。

將文字描述轉換爲圖像和視頻的人工智能(AI)工具發展迅速,類似於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科學寫作領域的變革。衆多科學家正藉助人工智能圖像生成器來簡化圖表和插圖的製作過程,以節省時間和精力。儘管這些AI工具能夠創作出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和一些基本插圖,但在生成包含文本註釋的複雜科學圖形方面仍有所欠缺。

專家們警告,這些AI工具可能爲科學欺詐者提供便利,使其更容易僞造數據或研究結果。學術論文中可能不僅出現AI生成的文本,還可能包含AI製作的圖形,而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手段來檢測此類圖像和視頻。爲了應對這一挑戰,一些研究者正在開發技術,通過向AI生成的圖像中注入信號來實現其檢測。

2、一種產卵兩棲動物會餵養剛孵出的幼崽

《科學》(Science)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產卵兩棲動物,它會利用一種含有高脂肪的、類似牛奶的物質餵養剛剛孵化的幼崽。

哺乳通常被認爲是哺乳動物的獨有特徵。然而,包括鳥類、魚類、昆蟲乃至蜘蛛在內的其他動物也能分泌營養豐富的液體,以滋養它們的後代。目前已知約有20種動物能在其生殖系統內孵化未出生的後代,併爲它們提供一種類似乳汁的營養液。但此項研究首次描述了產卵兩棲動物爲體外孵化的後代提供類似營養的行爲。研究作者指出,這種液體在功能上與哺乳動物的奶相似。

《科學》網站(www.science.org)

感染艾滋病毒的嬰兒能被治癒?新研究提供了謹慎樂觀

十多年前,一名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新生嬰兒在出生即刻被檢測出艾滋病毒呈陽性,並立刻開始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令人驚訝的是,當該嬰兒停止藥物治療兩年後,通過標準測試未能檢測到病毒的存在。這個被稱作“密西西比嬰兒”的案例,引發了全球對治癒艾滋病毒感染潛力的廣泛關注。

近期,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有專家介紹了另外四名孩子在接受類似治療後也取得了相似的成功。儘管目前尚未有專家宣稱這些孩子已經完全治癒——包括“密西西比嬰兒”在內。但這些案例的發現無疑爲出生即感染艾滋病毒的嬰兒提供了一線希望,這種治療方法可能爲他們帶來好處。通過對這些嬰兒的血液進行長期和深入的研究,未來可能爲更多年齡段的兒童乃至成人提供有效的治療策略。

《科學通訊》網站(www.sciencenews.org)

物理學家探索使用森林作爲中微子探測器的可能性

爲探測來自宇宙的超高能中微子,科學家需建造龐大敏感的探測器,這一過程面臨從零開始構建的巨大挑戰。一位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想法:將森林作爲探測超高能量中微子的工具。

最新一篇提交至電子預印本平臺arXiv.org的研究論文中,提出樹木能夠作爲天然的天線,用於接收由難以捕捉的亞原子粒子的某些相互作用產生的無線電波。論文的作者承認,要驗證這種技術是否可行,還需回答許多問題。科學家們需研究樹木如何對高頻無線電波——即此類中微子探測器操作的頻段——進行響應。不同於可以精確構建的傳統無線電天線,樹木對不同類型無線電信號的反應更加複雜。

此外,樹葉可能產生的干擾,以及季節性落葉對探測效果的影響,都是未來研究需要考慮的因素。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用光照操縱液晶可能開創機器人和照相機的新篇章

液晶因其獨有的可重構性和調節性,已成爲開發先進光子學和軟驅動系統的理想平臺。儘管如此,迄今爲止,在三維空間中精確控制液晶排列仍是一項成本高昂且複雜的技術挑戰。精確空間模式下的液晶排列對於推進定向膠體組裝、可編程摺紙、光電設備和活性物質的控制發揮着關鍵作用。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宣佈了一項顛覆性發現,即利用光照實現液晶操作。這一成果爲液晶在未來應用中的潛能鋪平了道路。

該團隊致力於尋找一種成本效益高的方法來創建三維液晶結構。他們相信,哪怕是使用如顯微鏡和透鏡等基礎設備,也能實現此目標。通過在玻璃表面沉積的光敏材料上進行光曝光操作,研究人員成功地控制了液晶的三維排列。這一發現爲開發可響應光刺激的可編程設備提供了新途徑,從而可能實現處理複雜物體的軟體機器人,或能夠自適應不同光照條件調整焦距的相機鏡頭等創新產品。

2、對電磁場過敏:或與電磁場本身無關

隨着工業化進程和技術革命的深入,我們周圍的電子設備日益增多。雖然這些設備爲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和安全,但同時也引發了關於電磁場(EMF)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的擔憂。

部分人羣報告稱,他們在接觸電磁場後出現了各種健康問題,有的人症狀較輕,通過避免電磁場源便能緩解;而有的人受到嚴重影響,生活方式因此而改變。這種對電磁場的敏感反應,通常被稱爲“電磁超敏反應(EHS)”。

對於EHS的原因,目前已開展了若干研究。這些研究普遍表明,EHS患者無法比非EHS個體更準確地感知電磁場的存在。雙盲實驗也顯示,這些症狀與電磁場的接觸無關。有觀點認爲,EHS個體所報告的症狀可能來自與電磁場無關的環境因素。還有理論認爲,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患者對電磁場健康影響的擔憂引發的已有心理狀況或壓力反應,而非直接暴露於電磁場本身所致。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天文學家觀測到迄今爲止最古老“死亡”星系

藉助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領頭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觀測到了一個在宇宙僅有7億年時,即超過130億年前便停止形成新恆星的星系。這是至今天文學家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死亡”星系。

該星系的生命週期異常短暫:恆星形成過程迅速發生並且同樣迅速結束,這一現象在宇宙演化的早期階段極爲罕見。當前,該星系停止形成新恆星的“沉寂”狀態是暫時還是永久的,以及何種因素導致其停止恆星形成,都尚未明確。

這一發現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對於天文學家深入理解星系停止恆星形成的機制,以及探究影響恆星形成因素在宇宙漫長歲月中的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2、預測稱到2050年,陸地下沉將讓50多萬沿海居民面臨洪水風險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最新研究預測,到2050年,居住在美國24個沿海城市的居民中,每50人就有1人可能面臨嚴重洪水的威脅。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通過結合衛星監測的地面下沉數據、海平面上升預測及潮汐情況,爲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沿岸32個城市的洪水風險提供了全新的綜合分析。

研究指出,未來30年內,高達50萬人可能遭遇洪水災害,每35處私人財產中就有1處面臨被洪水侵襲的風險。該研究還特別關注了可能受影響人羣的種族和社會經濟背景。(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