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安平樣貌曝光 街道佈局狹窄8成唐人登記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研究榮譽教授包樂史圖右)分享「熱蘭遮市地籍表」。(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荷蘭人1624年在現在的安平建造熱蘭遮城。根據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3日公佈「熱蘭遮市地籍表」研究發現,地籍表有狹窄的街道門牌號碼及大量唐人荷人姓名, 320戶中有20戶是荷人,其他8成是唐人登記。地籍表包括市鎮測繪圖、街廓佈局,揭開臺灣最早市鎮地籍圖原貌

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門諾廉斯卓(Menno Leenstra)回憶史料「熱蘭遮市地籍表」出土過程並表示,1643年3月3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商務員尼卡修斯.德.侯賀(Nicasius de Hooghe)由大員長官任命,前往熱蘭遮市測繪所有房舍地產面積,並加以登記,以爲日後抽取稅款的依據,而在1647年1月德.侯賀帶着妻子與兩子離開臺灣,返家途中發生災難,只有幼子安東尼倖存,安東尼返抵荷蘭後,交由叔叔公證人巴斯提安.凡得彼一同監護

廉斯卓表示,自己是從公證人凡得彼所保留的德.侯賀家族檔案中,發掘出記載他們在臺生活的種種相關文獻,包括了這份早先已認定佚失的市鎮地籍測繪清單。

中研院表示,「熱蘭遮市地籍表」的發現,是繼「熱蘭遮城日誌」史料研究翻譯後,又一批荷蘭時期的臺史研究資料出土,而根據熱蘭遮城日誌,已詳細證實當時稱爲福爾摩沙的臺灣,是17世紀主要的國際貿易的中心之一。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鄭維中指出,「熱蘭遮市地籍表」顯示了當時荷人與唐人居民的姓名,根據瞭解,唐人居民中最活躍分子,並非直接由福建移居而來,而是那些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勢力開始興起時,在東南亞各地與荷蘭人合作海外唐人,而且大部分的房舍,是由少數唐人與荷人所有,可能是租賃給僑居的商人使用。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鄭維中助研究員(圖左)、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門諾‧廉斯卓(圖右)。(圖/中央研究院提供)

協助復原市鎮測繪圖內容的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黃恩宇表示,「熱蘭遮市地籍表」別具意義,同時也展現市鎮由數條主要街道構成的街廓佈局,透過研究也發現,今日臺南平老街區,仍然符合17世紀街道的佈局,但這些街道寬度大多較原始佈局稍窄,這是早期的荷蘭市鎮與中國市鎮都具備的特徵,與現存日耳曼土地測量師卡斯巴.司馬爾卡頓(Caspar Schmalkalden)1648年所繪製圖形對照,幾乎完全符合。

▲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黃恩宇所復原的市鎮測繪圖。(圖/中央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