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0萬用戶“上當受騙”,人民日報點名怒批,快看看你被坑了沒?

文丨初八沒煩惱

編輯丨初八沒煩惱

前言

聯通,移動,電信三家公司可以說是中國通訊領域的三大巨頭,剛開始他們的初心是爲了造福人民,是爲了使人們之間的通訊更加便利,時至今日,似乎有人變了初心。

中國移動剛開始憑藉信號好的優勢,積攢了大量用戶,大學生羣體,上班族羣體,以及不少退了休的人,紛紛購買中國移動套餐。

慢慢的,中國移動套餐似乎變得越來越貴了,並且開始了殺熟,越是用的時間久的用戶,費用越貴,套餐越不划算,直到央視發文怒批,衆人才清醒過來。

6300多萬名用戶“被騙”,究竟這些公司,是怎樣哄騙顧客購買套餐?又是怎樣在悄無聲息中,悄悄漲了套餐的價格?

隱蔽扣費現象

說個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例子,山東一位大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接到中國移動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說他現在使用的套餐不划算,準備給他升級一個100多塊的套餐。

當時這位學生選擇的套餐是39元,而他大概在2002年就使用中國移動,因爲生活費並不寬裕,所以沒有打算更改套餐,但沒想到對面強制他更改。

可能是覺得這個號碼用習慣了,用順手了,不想改,也可能是覺得老用戶改套餐會有優惠,於是咱們學生就按要求更改了189元的套餐。

直到有一次出去玩,路過中國移動門頭,發現門口立的牌子上,新用戶的便宜套餐比他這個划算的多,他才知道自己被殺熟。

當一個公司的口碑慢慢的下降,意味着信任他的用戶越來越少,那麼崩盤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2024年2月,中國電信用戶減少了51萬。

這個數字表明瞭用戶的態度,同時在告訴他們用戶不是傻子,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即使5G用戶已經突破8億戶,但淨減大大加大。

直到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中國移動隱蔽扣費現象”,大衆才慢慢醒悟,原來手機裡的錢是這樣一點點被扣除,6300萬用戶意識到“被騙了”。

“忽悠手段”

接下來說幾個這種聯通公司慣用的忽悠手段,潛移默化之間,就扣除了用戶金錢,可能一個用戶扣兩塊錢,那麼上百上千萬,就是一筆鉅額數字。

首先公司會派員工打電話,說免費給升級套餐或免費辦理WiFi寬帶等等,那邊會用專業話語,比如免費升寬帶到1000M,同時免費使用兩年。

接連兩個免費讓用戶覺得自己貪到了小便宜,二話不說直接答應了,結果回到家後感覺WiFi也沒有什麼變化,流量也沒有他們承諾的加速。

等到月末一看賬單,比如說原本可能是三十幾的套餐,但是要付50多塊錢,原來根本就不是什麼免費,加速的流量扣了20塊,免費的WiFi也多扣了兩塊。

那兩塊錢的扣費名稱是“高價值客戶千兆提速包”,用戶非常氣憤,給中國移動打去電話質問,結果那邊跟踢皮球一樣,誰也不承認,到頭來那通電話打來究竟是不是中國移動的員工都不得而知。

可能兩塊錢一個人覺得無所謂,那1千1萬個兩塊呢,還無所謂嗎?所以說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不要聽見免費兩個字,就一股腦的同意。

確實可能去買了固定的套餐,送了20個g的流量,但用戶實際使用起來卻發現,這20個g比10個g用的還快,看兩個視頻流量就沒有了。

這不禁讓人懷疑是實打實的流量嗎?還是說只是掛着一個20個g,但實際能使用的只有五個或者十個。

無限流量也不過是一個噱頭,比如大學生學生卡,購買之前說的好好的,一個月300個g全國無限量,結果到手了發現,只有80個g全國使用。

剩下兩百多個只能在校園內使用,本來就沒有WiFi,還要看網課,看視頻,看綜藝,80個g怎麼可能夠用?如果不是全國流量不能在購買之前說清楚嗎?

最後就是老客戶免費升套餐,現在的套餐一個比一個貴,剛開始20元,30元的儼然不存在,100多兩百多成爲常事,而這極有可能是同行惡性競爭導致的。

這家店見另一家店漲價了,趕忙也漲,生怕自己沒有賺到,就不能學學小米那樣,雷軍出一個產品,同行建了一個產品,什麼時候雷總也進軍一下通訊行業呀,

所以希望中國移動能早日認清他們殺熟宰客這件事,畢竟現在的消費降級,不可能每個月在通訊上花兩百塊錢,如果遲遲不降費,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被大衆拋棄。

畢竟還有聯通,電信,可能未來還會出更多通訊公司,擦亮雙眼,不要被騙,不要相信免費的東西,不要接到電話就同意對面所有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