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招聘才找到物理老師 學生團體批教育部政策不重視偏鄉小校

不論是資源與師資不足或教師流動率高,都已是偏鄉學校無法避免的困境。(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立法院今(7)日舉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師資培育系統建言民間公聽會,一名來自金門的學生團體代表感嘆,不論是教學資源與師資不足或教師流動率高,都已是偏鄉學校無法避免的困境,在學期間曾歷經6次招聘,才找到物理老師前來任教,且教育部制定政策幾乎不重視偏鄉與小校,導致偏鄉師生在教與學方面依舊面臨極大挑戰。

學生團體「一滴優教育協會」理事長蔡其曄,爲土生土長的金門人,對教育資源不足這件事深有所感。他表示,關於《偏教條例》,雖然在第4條考量交通、生活機能等多方面,但諸多「非山非市」的學校更在教學資源上受到排擠,此現象反映的是對偏遠地區學校認定,還需要再更明確。

蔡其曄也說,偏鄉地區最大的問題還包含師資招聘與留任的困難。即便《偏教條例》試圖透過6年服務限制穩定師資,但現實中,這樣的規定可能降低年輕教師的報考意願,他分享過去在金門就學的情況,非常多的老師受到家庭、生活等生崖規畫等原因影響,大多在金門任教的第2年、第3年重考,就算多了離島加給,也不願意在金門待滿6年。

蔡其曄也談到,偏鄉小校規模、學生數量不足,在教學多元性無法與都會區學校相比。以高中端來說,108課綱新增「多元選修」課程,根據規定,各校需開設選修班級數達1.2到1.5倍。也就是說,如果學校1個年級有6個班,至少要開7到9個班的多元選修課程,且〈高級中等校課程規畫及實施要點〉提及每班人數不能低於12人。因此在小校或偏遠地區學校,課程數量與多元性必然降低。

蔡其曄坦言,教育部在制定政策時,許多時候並未針對小校、偏遠地區學校同步進行思考。像是《偏教條例》雖鼓勵混齡教學與跨校合聘,但實施上,混齡教學對教師專業度要求高,而師資培訓資源又未普及。另外,跨校巡迴教師的排課協調,也因距離和行政負擔等因素,增加了實施困難。盼教育部等部會對於諸多問題能進行全面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