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習慣害內臟脂肪狂堆 蛋白質吃不夠也入列

攝取豆腐等優質蛋白質,可增加飽足感降低飢餓感,來避免過多熱量攝取,造成內臟脂肪囤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蛋白質吃不夠,除可能造成肌少症外。營養師張珮蓁指出,研究也發現內臟脂肪跟失智、癌症、肝病、膽囊疾病和痛風、骨關節炎等疾病有關,建議改掉久坐、蛋白質吃不夠等6個壞習慣,尤其是蛋白質吃不夠,人會更容易餓,反而易吃進更多食物,更易囤積內臟脂肪,而豆腐、豆漿、魚、雞肉、蛋類等,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

張珮蓁在臉書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盤點以下害內臟脂肪狂堆的6個壞習慣,提醒民衆自我檢視。

■喜歡喝個酒小酌:過多酒精在肝臟可被轉換爲脂肪,增加脂肪肝的機會。此外,酒精喝下肚後會被肝臟代謝成乙醛,累積於肝臟細胞裡會促脂肪合成與累積,兩者相輔相成,天衣無縫。

■手搖無糖就不歡:含糖飲料裡的果糖,會直接由肝臟代謝,當糖分快速進入肝臟,使肝臟充滿大量遊離的脂肪酸,就有機會形成內臟脂肪,同時伴隨脂肪肝的問題。

■餅乾蛋糕樣樣來:高糖份食物及過多的精緻澱粉的攝取,讓血糖迅速飆高,而召喚出胰島素出來恆定血糖,下一步就是往合成脂肪儲存方向去了。

■最愛油炸鹽酥:攝取過多油炸食物,會導致人體內的遊離脂肪過多,快速累積在肝臟、腸子周圍,形成內臟脂肪。

■久坐不動: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活動量低的人,易堆積內臟脂肪,引發慢性發炎、代謝症候羣。定期進行有氧運動纔是減少內臟脂肪的好方法。

■蛋白質量吃不夠:攝取充足蛋白質,可透過增加飽足感降低飢餓感,來避免過多熱量攝取。研究也顯示,較高的蛋白質攝入量與較低的BMI、較高的好的膽固醇(HDL)和較小的腰圍均相關。植物性蛋白例如豆腐、豆漿、魚、雞肉、蛋類等,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

國健署在官網指出,要有效預防或延肌少症,適量攝取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是必要要素之一,建議60歲以上長輩應該每天攝取高品質蛋白質食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到1.2~1.5公克蛋白質。此外,也要適度日曬與進行深蹲等強度運動。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