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指數跌幅超過10%, 小微盤股兇猛殺跌何時休?

經過連續多日下跌後,小微盤股出現了回暖跡象。

截至6月7日午盤,萬得微盤股指數(8841431.WI)上漲3.71%。證監會6日盤後的答記者問提到,退市新規設置了一定過渡期,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緩和了市場對退市風險的擔憂。

儘管有所回升,但6月以來,微盤股指數走出四連跌,累計下跌幅度超過10%。持續下跌後,已有超百隻個股走至1元“生死線”邊緣。截至6月6日收盤,股價低於1元的個股有多達37只,創今年新高,其中5家上市公司已鎖定提前退市。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由於部分公司退市風險增加,市場對小微盤股存在一定恐慌情緒,導致資金出逃。如小微盤股持續低迷,誤傷部分成長型優質標的。

小微盤股兇猛殺跌

6月6日,萬得微盤股指數單日下跌6.51%。截至當日收盤,累計下跌幅度14.78%,回吐了4月23日以來的全部漲幅。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日收盤,A股市值低於50億元的股票,總計達到3092只。如以此爲標準,當天小微盤股有2937家下跌,其中88只跌幅超10%。

最近半年多,劇烈波動成爲小微盤股的常態。記者據choice統計,截至6日,360只小微盤股年內區間最大回撤達到70%以上,其中16只個股的年內最大回撤達到90%以上。

其中較爲典型的是退市園城,單日下跌超90%。6月5日,退市園城以0.23元開盤,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97.66%,收盤跌幅仍達96.44%。與之類似的還有*ST左江,1月23日該股股價還有53元/股,隨後震盪下行至7日的低點6.82元附近,區間跌幅爲84.29%。

小微盤股持續下跌後,已有超百隻個股接近1元警戒線。截至6日收盤,股價低於1元的個股有多達37只,創今年新高。1元至2元之間的個股有128只。

按照A股市場的面值退市規則,上市公司的收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將會面臨退市風險。因此,部分公司目前已經選提前鎖定面值退市名額。

據記者初步統計,目前,*ST美吉、ST陽光、ST富通、ST愛康和*ST易連五家公司,股價多個交易日低於1元,即便後續漲停也無法衝破1元,提前鎖定面值退市。以ST愛康爲例,該股自5月6日起出現連續23個一字跌停,6月6日收盤報收0.52元/股,已有13個交易日低於1元。即便後續7個交易日均漲停,也無法漲至1元上方。

也有公司處於單日漲跌定生死的狀態。例如中銀絨業,6月6日報收0.49元/股,且有10個交易日低於1元,如接下來持續跌勢,也將走向退市終章。

多重因素共振引發下跌

進入今年以來,這已是小微盤股第三次出現快速殺跌。

與前兩次相比,受訪機構多認爲,本輪下跌源於退市風險增加下,市場擔憂情緒升溫。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發佈退市新規,從嚴設定了多項退市指標。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6日,今年A股已有9家公司退市,另外還有24家公司可能因觸及財務類指標而面臨退市風險,55家公司“披星戴帽”拉響退市風險警報。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有超7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180餘家收到監管函,280餘家收到年報問詢函,數量遠高於往年。其中,小微盤股因盈利能力偏弱、經營問題頻發,成爲退市風險的高發區。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收盤,兩市總市值小於等於50億元的公司中,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數爲1.49%,淨利潤同比增速的中位數爲-5.52%。與之相比,總市值大於50億元的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數爲4.6%,淨利潤中位數爲6.15%。可見,小微盤股盈利能力相對較弱。此外,在36家市值低於5億元的公司中,有15家企業的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

艾媒諮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新國九條的新退市規則下,部分小微盤股在業績、規模上相對較弱,觸發強制退市風險可能性相對較大。市場對小微盤股經營前景不確定性擔憂加劇,也是小微盤股近日大跌的一大因素。

也有機構人士認爲,目前市場恐慌性情緒並不明顯,更多是短期波動。

“不存在恐慌性拋盤,而是投資者理性投資使然。”深港龍(東莞)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小微盤股業績兌現不穩定,一季報出來後,業績未兌現的個股自然有回調的理由。對整體市場有短期情緒性影響,加之端午節前,資金持幣觀望,或者調倉資金增加,對市場造成短期的波動屬正常現象。

“市場風格開始出現分化,以價值藍籌與微盤股作爲典型對比的‘大小票蹺蹺板效應’不斷加劇。”華南一名私募人士對記者稱,目前是存量資金博弈的局面,出於避險情緒,部分資金賣出小微盤股,買入了藍籌股。

避免誤傷優質小市值股

小微盤股如果持續下跌,會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大多受訪業內人士認爲,中長期看,出清問題企業將有利於市場良性發展。但從短期看,如出清速度過快,部分優質小微盤股易被誤傷。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小微盤股的無序下跌,是出於對當前退市政策邊界的認知模糊,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繼續,會加劇投資者的擔憂,造成更大範圍上市公司二級市場的波動。

此外,部分機構擔心小微盤股普跌背景下,存在基本面優異,卻被“誤傷”的中小微盤股。

近期,部分小微盤個股在沒有明顯利空信息的情況下出現大幅下跌。較爲典型的是致遠新能。4月中旬,該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77億元,同比增長971.39%;實現淨利潤5624.17萬元,較上年同期扭虧爲盈。但在沒有明顯利空的情況下,該股卻持續震盪下行,從4月中旬的30元/股上方一路跌至目前22元/股附近。

除致遠新能外,還有約1000家小市值個股2023年的營收、淨利同比增長,但今年年內股價卻錄得下跌。

“目前來看,小微盤的盈利能力普遍相對較弱,但以市值論英雄,將小微盤股與退市風險畫等號並不合理。”一名業內資深投資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大市值公司都是從小市值成長起來的。

部分小微盤股也正在走出“披星戴帽”的困境。昨日晚間,*ST富吉、*ST慧辰、ST國安、ST實達接連公告,將於下6月11日“摘帽”。

如何在出清過程中減少市場恐慌情緒,儘量平穩過渡?完善投資者索賠機制可能是關鍵。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爲,退市規則不斷完善,退市率不斷提升,有利於提升股票市場的優勝劣汰效率和股票市場的活力。但是,在實際情況下,並不是退市股越多越好,提升股市退市率關鍵要提升市場的配套措施,特別是提升投資者的索賠效率,上市公司不能“一退了之”。

他並認爲,在海外成熟市場,退市率不低,但更多的是主動退市,例如私有化退市等。主動退市往往會給原來股東一定的差價補償,或者較最近收盤價格給出一定的溢價空間。

從個人投資者角度看,需要更理性對待政策變化。張毅建議,可從基本面上去尋找能夠抵禦壓力,有良好的研發、渠道、產品佈局的公司。

在他看來,目前小微盤股雖然短期受到衝擊下滑,存在陣痛期。但中長期來看,隨着市場經歷“良幣驅逐劣幣”過程,優質標的將逐漸清晰,仍存在可入場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