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金牌編劇:影視該反映社會 臺灣影視卻遠離了生活

圖文/鏡週刊

寫了40年劇本陳文貴對於臺灣影視環境及新進編劇素質深感憂心:「影視該反映社會,臺灣影視卻遠離了生活。」直指臺灣缺乏如黃春明小說、陳坤厚《小畢的故事》等在社會紮根、呈現社會現狀的好作品

陳文貴認爲,戲劇核心價值來自於編劇:「作品,展現了你的文學根底、影視素養人生觀,是你整個人的總和。想成爲編劇沒有捷徑,我主張大量書寫才能領悟基本詩歌對聯要懂,得靠長年的付出與磨練。」

從小說、詩歌、歷史哲學數學物理無一不涉獵,,這些養分讓陳文貴寫起古裝劇駕輕就熟,「藝術不應該是可分析的,所以熟讀編劇理論也沒用。現在年輕編劇最大的問題是寫太少。我以前每天寫,沒劇本就寫小說、寫報刊連載、編漫畫題材從算命、測字、歷史小掌故等,爲了找資料看大量歷史書籍,有這種動力,知識很容易記住不忘。」

談到臺灣影視現況,陳文貴認爲最大問題在於作品離社會太遠:「影視本該反映社會,但臺灣影視卻遠離了生活,寫不出大格局東西。像黃春明的小說、陳坤厚導演的《小畢的故事》,都是紮根在社會、呈現當時社會現狀的好作品。」

他強調,不深入瞭解背景,就寫不好故事:「當編劇沒有準則,一定得守住最熟悉的,要有生活、有經歷,寫得多才會好,而許多最好的作品,往往是不按規矩來的,所以自我充實很重要。」

更多鏡週刊報導【70歲金牌編劇】一寫40年 陳文貴從《包青天》夯到現在【70歲金牌編劇】從三流劇本寫起 他獲封兩岸古裝編劇第一人【70歲金牌編劇】韓國人也哈臺 第一名竟然紅了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