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學生來自弱勢家庭 蔣佳珈讓孩子用閱讀力與思辨力闖天涯

花蓮縣化仁國中務主任蔣佳珈被教育部選爲教育家典範人物。(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花蓮縣化仁國中有7成學生來自弱勢家庭,教務主任蔣佳珈知道光僅僅是「快樂」無法讓孩子的後半輩子生活無憂,所以她送給了孩子「閱讀」與「思辨」兩項武功秘笈,讓他們出社會以後,走到哪裡都派得上用場。她最近被教育部選爲教育家人物典範。

每天清晨時分,縣化仁國中的校車就已奔馳在東海岸的公路上。「我們的學校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學區幅員廣大,從吉安鄉一直到東海岸臺11線,再往南25公里到蕃薯寮,都有我們的學生。」 蔣佳珈每天到校,就要關注約250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而這些學生,有高達7成來自弱勢家庭。

化仁國中的學生有原住民、閩南、新住民、客家等,多數孩子的父母依靠打零工維生,或是從事農漁牧業的工作,因爲社經背景弱勢,加上疫情的衝擊,許多父母被迫要離鄉到臺北、桃園等地工作,家裡靠着年邁的阿公阿嬤隔代教養,而學生裡清寒的家庭也不少。

學校規畫了許多提升學習興趣的相關活動,並針對108課綱設計了兩門校訂課程:「閱讀米其林」與「小論文萬花筒」。有了藝術、體育與舞蹈等精彩的社團活動以後,孩子的精力得到釋放,也讓他們從中找到成就感。

蔣佳珈發現,有些孩子參加了舞蹈社,比賽得名了,開始覺得自己是個蠻厲害的角色,「他在課堂上也會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不能在那裡鬼混,在那裡發呆,也要在學習成績上做出個樣子來。」

而「閱讀米其林」增加孩子的知識見聞,透過閱讀策略,提升孩子閱讀的能力;「小論文萬花筒」則屬於探究課程,讓孩子學習找問題的核心,想出解決的辦法。孩子開始被迫去思考,要去學習做判斷,勇敢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從內而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蔣佳珈在化仁國中一待就是20個年頭,她期盼透過課程上的設計與轉變,賦予孩子更多的信心與滋養,讓他們明白自己值得人疼愛,而教育也能真正發揮使命,讓孩子不用再複製弱勢的生活,能擡頭挺胸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