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國中老師林家弘 「閱讀+學思達」引導學生自學

嘉義縣新港國中老師林家弘(左)課程設計得紮實有內容,深獲學生喜愛。(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你都嘛自己教得很爽,我們常常都聽不懂!」學生的話說得直白,聽在嘉義縣新港國中老師林家弘耳裡,像一隻穿心入肺的箭,痛得他無法閃躲。之後,他透過推動閱讀及使用學思達教法,讓原本學習落後的學生產生學習動機,效果很好。他最近被教育部選爲教育家典範人物。

林家弘的個性認真嚴謹,他的課自然也設計得紮實有內容,一向深獲學生喜愛;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臺上講、臺下聽,單向的教與被動的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所締造的學習效益,實際上並不高。他不斷思索:「老師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纔是,應以學生的需求爲出發,強調如何讓學生懂。」

林家弘將擔任圖書館閱讀推動老師時所學習到的「閱讀理解策略」,融入自己的生物課程中,教導學生如何閱讀課本與查找資料。他說,閱讀讓學生不受時空限制而與世界接軌,並獲得自學力、成爲終身學習者的關鍵。

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來說,閱讀是個奢侈品,「現在許多學生甚至連課本都不讀,只看老師給的講義與筆記重點。」於是他巧妙運用講義的設計,引導學生看課本,去理解課文設計的邏輯,使學生即使不透過老師講解,也能培養出看懂課文、找出重點的自學力。

於此同時,林家弘更接觸到強調自學、思考與表達的「學思達」教學法,使他大受鼓舞,認爲或許是改變課堂風景的途徑,於是將之與閱讀理解策略結合,翻轉教室。

他將班上前後段學生混合分組,透過異質性分組與討論,無形中縮短了前後段學生之間的隔閡,使他們在學習上彼此分享、互相支持,學習效益無形中大幅提升;並藉由小組合作,由強帶弱、教學相長,創造同學間的正向互動、凸顯個人特色與亮點,使學習由被動轉爲主動,更培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