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資金,加速入場!
市場全天低開後震盪反彈,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止步8連漲。
盤面上,銀行股維持強勢,中、農、工、建四大行續創歷史新高。地產、城鎮化概念股集體走強,渝開發等多股漲停。5G概念股表現活躍,通宇通訊等漲停。下跌方面,大消費股集體調整,貝因美等多股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跌0.11%,深成指漲0.23%,創業板指漲0.27%。市場熱點較爲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27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9147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48億,創年內地量。
銀行股攻勢再起
今日,A股市場震盪調整,滬指小幅收跌,兩市成交額較之昨日再度萎縮,顯示出資金仍然保守,觀望情緒濃厚,整體操作偏向防禦。
其中,銀行股再度逆勢活躍,中、農、工、建四大行續創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銀行股,背後或是紅利屬性凸顯、戰略協同需求和防禦性配置多重因素共振。中國銀河證券表示,降準降息預期增強,低利率環境延續,疊加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資金避險屬性提升,銀行股息率性價比凸顯。
6G概念、通信設備等板塊同樣於盤中活躍。
消息面上,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深度上下功夫,凝聚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中試驗證和產業落實,加強通信、感知、智能、計算等融合技術突破,前瞻佈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
近期強勢的大消費方向陷入整理,旅遊酒店與乳業等方向領跌,貝因美跌停。
本輪大消費行情演繹至今,幾乎擴散至各個細分。而昨日加速的上漲後情緒端或趨於高潮,以目前市場整體的量能水平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買盤承接不足疑慮。分析人士預計,後續內部的分化可能會有所加劇。
整體而言,在市場持續縮量環境下,板塊輪動較快,資金更便宜防禦板塊和消息面催化方向,因此,大消費在昨日高潮遭遇調整仍在情理之中,分析人士建議,後續可關注資金對於消費方向的迴流強度,一方面繼續聚焦前排核心標的,另一方面關注在一衆低位補漲個股中能夠脫穎而出的個股。
增量資金加速涌入市場
近期,受海外擾動,投資者情緒較爲脆弱,資金觀望意味濃厚,成交額再創年內地量,也令市場擔憂交易額又會長期萎縮。
事實上,當前A股市場面臨的增量資金依然充足——今年以來,隨着各項政策舉措的逐步落地實施,包括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各類養老金等在內的增量資金入市進程加快。
首先,今年1月份,《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出臺,主要舉措包括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對國有保險公司、社保基金、養老金等全面實施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降低短期業績權重。
其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佈《關於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上調保險資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
第三,4月份以來,穩股市"組合拳"協同發力,增量資金全面入市。央行、中央匯金、滬深兩市公司及股東等多方行動,齊心協力爲A股市場提供增量資金支持,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堅定信心。
此外,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理財等各方聯手加倉,形成協同效應;龍頭企業"大額+高頻"回購,產生示範效應,如三一重工、海爾智家等單筆回購規模均超10億元。截至目前,已有483家A股上市公司累計披露511單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計劃,擬申請貸款金額上限合計1020.584億元。
展望未來,證券日報刊文評論稱,隨着相關政策措施效果陸續顯現,預計會有更多增量資金進入A股市場。
A股行情或迎"多點開花"
對於A股後市,內外資機構近期也是聯合看好。
外資方面,對於近期市場擔憂的關稅風波,摩根大通分析師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對於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影響並不直接,對於中國線上消費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預計可能不到0.5%。
對於A股投資機會,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中資股估值吸引,疊加經濟刺激政策預期,勢有資金重投中國。考慮到A股氣氛更受惠於政策刺激,策略配置上較H股看高一線。高盛預計,未來12個月內,MSCI中國指數有12%的上漲空間,滬深300指數有15%的上漲空間。
內資方面,睿遠基金傅鵬博認爲,這次關稅之"危"會轉化爲"機",推動一系列改革,如提振內需,以國內消費市場帶動經濟增長。資本市場或迎來從"科技牛"的局部行情到多點開花的局面。
睿遠基金趙楓也認爲,伴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投資者預期的波動,二季度市場表現也許會比較顛簸,但結合當前的估值水平和較爲寬裕的政策空間,我們認爲中國權益資產的價格存在較爲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對全年表現仍可保持樂觀。
具體配置上,高盛看好消費板塊的表現,認爲消費和地產領域的進一步改善將推動市場上漲。高盛還表示,小盤股可能表現更佳,特別是科創50、創業板指和中證1000等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