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小崗村基地結合特色亮點抓好現場教學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自2011年掛牌中組部、農業農村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以來,堅持把村莊當教室,用改革發展成效作教材,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爲人先”的小崗精神,積極踐行“村莊是教室、村官是教師、現場是教材”教學理念,立足小崗特色,創新培訓方式,抓好現場教學,取得較好工作成效。近日,小崗村基地被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通報表揚,並在全國培訓基地管理人員培訓班上作典型發言。

“點”上挖掘,凸顯特色

實地調研選點。按照統籌規劃、突出主題、全域提質目標,圍繞基層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傳統文化等主題,深入小崗周邊園區、企業和項目點開展實地調研,挖掘現場教學點資源,形成特色鮮明、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培訓教材,讓現場變課堂、讓素材變教材,不斷豐富現場教學內容和形式。

結合分類建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分類打造原則,打造“基地+教學點+實訓課堂”教學體系,按照不同特點,將現場教學點確定分爲一個或多個主題,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體驗相互融合。依託大包乾紀念館、沈浩先進事蹟陳列館、當年農家、黨羣服務中心、文體中心、垚鑫甲魚、小崗村宿、盼盼食品、凱盛浩豐智慧農業、小崗幹部學院等場所和陣地,打造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的現場教學點近20個。

突出主題特點。聚焦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主題,結合40多年來改革發展成果,圍繞農村改革、現代農業、紅色旅遊、基層治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文旅融合發展等主題,重點打造“一圈四線”現場教學體系,即:教學資源中心圈+農村改革、產業振興、地方文化、基層治理4條線路,形成現場教學特色品牌,做到“塑形”與“築魂”一體推進。

“線”上串聯,編排課程

優化路線設計。結合現場教學點實際,將分散零碎的教學資源根據不同主題、串點成線,開發設置4條現場教學路線,即:“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村黨羣服務中心”農村改革路線;“盼盼食品+蒸穀米+凱盛浩豐+垚鑫甲魚+小崗村宿+小崗供銷社+現代農業示範區”鄉村產業發展路線;“大包乾紀念館+當年農家+村文體中心”地方鄉土文化路線;“沈浩先進事蹟陳列館+村黨羣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基層治理線路。

注重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具有小崗特色的現代農業、美麗鄉村、農村改革的生動實踐和鮮活案例,開發具有鄉村特點的現場教學課程6門,設置黨建類、農業類、產業類、文化類“專屬套餐”,利用視頻、音頻、圖片、文字資料等形式,豐富觀摩內容。圍繞不同主體、不同需求,爲不同班次匹配不同現場教學點,實現有經典引路、有經驗可學、有創新做法。

建強師資團隊。爲有效整合現場教學人才資源,構建集中央農廣校師資庫教師、大包乾帶頭人、幹部學院教師、黨政領導、行業專家、村書記、先進模範人物等於一體的師資庫。按照“擇優入庫、專兼結合、動態管理”原則,將政治過硬、理論紮實、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企業負責人和講解員選聘爲授課教師或導學員,爲每個現場教學點選配1—2名教師和導學員,推進師資共培共用、資源共建共享、課題共商共擔。目前基地配備現場教學專職教師5名、兼職教師和導學員28名。

“面”上拓展,提升質效

多元化教。聚焦鄉村幹部和產業發展帶頭人思想淬鍊、專業訓練、實踐鍛鍊,把上級部署、事業需要和個人需求有機統一,將實踐案例、實訓課堂、實景教學相結合,通過現場體驗、參觀講解、互動交流、學員點評等方式,讓現場人說現場事,以現場事育現場人,不斷提升現場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與式學。把現場教學作爲農村實用帶頭人教育培訓的“移動課堂”,以豐富的培訓內容、新穎的培訓方式、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員通過現場觀摩、學習研討、經驗分享、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進行互動式、體驗式學習,爲學員積極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平臺,全面提升現場教學質效。

制度化管。嚴格落實現場教學管理運行制度和規定,從嚴規範學員安全、教學考覈、學員管理等各項程序。合理運用學員綜合評價機制,重點圍繞師德師風、教學水平、教學成果等方面展開教學質量考覈。做好學員全程跟蹤管理,強化學員訓後督導和學習成果轉化,實現教有規範、管有制度、學有所獲。

小崗村培訓基地成立以來,完成中央農廣校部署的培訓任務86期,累計培訓各類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基層幹部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8600餘人,帶動各類社會培訓近10萬人次。通過在小崗基地“賦能充電”,使廣大學員的精神力量更加振奮、專業知識更加系統、視野思維更加開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的能力更強了,基層幹部鄉村治理的效能更優了,帶領鄉親共同富裕的信心更足了。(嚴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