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車輛中心有多重要?帶你實際走一趟就知道

▲你對ARTC瞭解有多少,又有多少是「誤解」?(圖/記者張慶輝攝,以下同)

記者張慶輝/彰化報導

只要是車迷,一定聽過「ARTC」這個名字,但除了一些鄉民的「誤解」外,鮮少有人能完整說出這個單位實際功能,如果不是車輛相關的從業人員,也難有機會踏進這裡,爲了讓大衆瞭解ARTC在汽車工業中的角色,近年ARTC經常對媒體舉辦「檢測之旅」,希望能讓外界對ARTC有更多的認識。

▲沒有ARTC的年代,要進行車輛測試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去國外,另一個是在馬路上土法煉鋼

ARTC中文全名爲「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英文則是「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簡稱「車輛中心」,顧名思義,是爲了滿足車輛研究與測試需求,所成立的非營利研究機構,用白話解釋就像是「實驗室」,正因爲是實際執行測試的單位,所以常揹負許多誤解與罵名,ARTC也只能默默承受。

▲國內首座專業試車場在2002年正式啓用,也成爲車輛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ARTC早在1990年就已經成立,爲了滿足車輛開發的各種需求,2002年7月正式啓用位於彰濱工業區的試車場,並在之後的15年間新增多種設施,整個ARTC佔地129公頃,其中試車場就高達119公頃,可提供12條不同屬性的測試道。

▲在馬路上試車,不但危險,也無法控制許多變因,試車場可避免這些問題。

在沒有試車場的年代,如果想要測試開發中的新車,只能千里迢迢跑到國外進行,如果是小型零配件製造廠,也只能在一般道路土法煉鋼,除了有安全性的問題,更無法控制環境變因,沒辦法得到準確的測試結果,成爲研發的一大障礙。

▲由於ARTC位處季風強勁的彰濱工業區,場內種滿各式植栽,既能防風又能保密。

由於試車場項目衆多,礙於時間關係,這次只能就振動噪音測試道/滑行測試道、斜坡測試道、以及高速週迴路進行參觀;場內各項目由一條連絡道串起,並種滿各式植栽,除了可減緩強烈的季風外,也成爲天然的圍牆,增加隱密性

▲控制中心內是試車場的中樞神經,掌管場內各種大小事,就連天氣數據都能即時提供。

要進入試車場前,必須先至控制中心報到,並領取無線電與定位器,在場內全靠這支無線電與控制中心聯繫,無論是要開門、請求天氣數據、還是車輛與人員的救援,都能提供相關服務,定位器則會隨時回傳車輛位置,搭配場內高解析度攝影機,讓控制中心能主動掌握場內狀況

▲進入試車場除了靠無線電連繫,控制中心也能透過GPS追蹤器主動掌握狀況。

在振動噪音與滑行測試道上,幾乎「神還原」所有能想到的路面狀況,像是無止盡的人孔蓋與伸縮縫、還是被輾爛的柏油路面,在這邊都能一次吃到飽;場邊還有各種高度的「落差」,從人行道變電基座任君挑選,可測試安全氣囊是否會誤動作

▲除了有各種路面外,還有常見的人行道落差,可用來測試氣囊是否會誤作動。

▲這種變電箱基座在場內也有,端看廠商想什麼樣的測試,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

▲ARTC也進行實際操作示範,只見「僞裝車」高高飛起、重重落下,試車員完全面不改色。

來到斜坡測試道,一樣有各種斜度可供選擇,從12%(約6.8度)到50%(26.6度),ARTC透露,除了商用車廠會來測試載重爬坡能力外,也有車廠在此測試「P檔」的耐用性,究竟單純靠P檔停駐在斜坡上會不會傷車?結論是自排變速箱並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斜坡測試道也能進行各種測試,包括載重爬坡能力、變速箱耐用性等等。

最後來到常被誤植名稱的「高速週迴路」,透過傾斜38度的路面設計,抵銷高速過彎時的離心力,如果車輛定位正常,在時速160km/h時,會「自動」沿着黃線通過彎道,行駛方向則是順時針,左駕車更能確實掌握與護欄的距離。

▲這不叫環型跑道,正確名稱是「高速週迴路」,除了可測試車輛高速性能,在最內側也能做煞車耐久測試。

▲如果車輛底盤定位正常,時速160km/h時會自動沿着黃線通過彎道。

看完各項設施後,這時不免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什麼人才能進來試車?」ARTC表示,必須是汽車相關產業,並由公司出具需求證明,相關人員才能進入考照程序,試車場駕照也有分級,會依照測試項目不同,要求試車手通過能力認證,纔可以執行對應的測試工作。

▲場內各項設施對駕駛的要求都不盡相同,透過駕照分級制度,可以讓測試人員更確實掌握注意事項

最後一個疑問,則是ARTC試車場對汽車產業有多重要?其實從幾個數字就能瞭解,試車場每天都是24小時開放,全年營運超過320天,每年約有5萬車次進出測試,平均一年消耗的油料,可供一部車環島4,500圈,2,700多人持有ARTC試車場駕照,橫跨整車、輪胎、零組件與系統等領域,絕對是臺灣車輛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角色。

►想看更多最新汽車資訊,請加入《ETtoday車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