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
清明時節,大江南北已是春暖花開,喀喇崑崙高原上依舊寒風呼嘯,一幅隆冬景象。康西瓦烈士陵園裡,新疆和田軍分區某邊防團官兵開展“牢記先烈遺志,傳承英雄精神”主題祭奠活動,銘記先烈,告慰英靈。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當天10時,宣誓儀式在烈士陵園衛疆廣場正式開始。官兵們高舉右拳齊聲宣誓,雄壯有力的誓言在崇山峻嶺中久久迴響。
位於新疆和田地區和康縣境內的康西瓦烈士陵園,海拔4280米,是全軍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這裡安葬着包括犧牲於20世紀60年代自衛反擊作戰的115名革命先烈,這裡又被譽爲喀喇崑崙高原守防官兵的精神高地。
“一年前,我有幸來到這個充滿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集體,學習了先輩們衛國戍邊的光榮事蹟,特別是瞭解到在這個駐守海拔5000米以上的部隊中,先後涌現出‘喀喇崑崙鋼鐵哨卡’神仙灣邊防連、‘團結戰鬥模範連’天文點邊防連、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羣體等先進集體,鑄就了‘熱愛邊防、艱苦奮鬥、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喀喇崑崙精神,我感到與英雄前輩的距離更近了。”某連上等兵、烈士陵園講解員洪敬在宣誓儀式上深情地說。
“‘爆破英雄’王忠殿在部隊進退兩難時,選擇用身體頂住爆破筒,炸開敵人的暗堡;‘滾雷英雄’羅光燮在半條左腿被炸飛的緊急時刻,拖着只剩半截的左腿,果斷地用身體向雷場縱深地段滾去……”紀念碑前,洪敬動情講述着先輩英勇戰鬥的感人故事,官兵們不由紅了眼眶。
不遠處的碑林裡,一排排烈士姓名和生平簡要羅列,記述着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英雄傳承。“魏正傑”是前幾年新添上去的名字,他犧牲於2019年,如今的官兵中還有他曾經的戰友。
2019年6月,魏正傑所在連隊在海拔3800多米的野外駐訓場組織體能訓練,儘管剛上山兩天,但魏正傑強烈要求參加訓練,一心想盡快跟上連隊的訓練水平。沒想到在越野長跑衝刺階段,他突然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失去意識。戰友立即將他送往三十里營房醫療站搶救,遺憾的是終究晚了一步,魏正傑年僅20歲的青春永遠定格在雪域邊關。
康西瓦烈士陵園裡的115名烈士,大多與魏正傑一樣,犧牲時不過18、19歲,年齡較大的也只有20出頭。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沒有留下兒女,父母很多也離開了人世。由於康西瓦遠離內地,新藏線艱險難行,高海拔環境常人難以承受,烈士親屬很難到現地祭奠。但戍守在喀喇崑崙高原的官兵從未忘記,每逢清明節、烈士紀念日,他們都會到陵園爲先烈擦墓碑、描碑文。
“兄弟,我來看你了……”魏正傑墓碑旁,中士史天康泣不成聲。在他的身後,去年9月下連的新兵列隊成行,向他們的班長魏正傑三鞠躬,莊嚴宣誓:“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傳承和發揚您頑強拼搏的精神,絕不把祖國領土守小了,絕不把祖國領土守丟了!”
“雖然崗位不同、職務不同,但他們都具有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境界。”在“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的墓碑前,某營營長楊輝現地組織起一堂名爲“我與英雄的訴說”主題教育課,講述自己和英雄們一起訓練、一起執勤的點點滴滴。
家住喀喇崑崙山腳下的大學生士兵、下士艾力卡木·吐爾孫,從小聽大人們講述高原官兵衛國戍邊的感人故事。受到陳祥榕的感召,大三那年寒假,他果斷報名參軍,毅然選擇去陳祥榕生前服役的地方守防。經過兩年的歷練,服役期滿後他再次選擇留隊,繼續留在雪域高原,誓與英烈一道守護祖國大好河山。
在“肖思遠班”,現任班長李積來每天起牀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老班長整理牀鋪。4年前,受肖思遠的影響,李積來從警校畢業後便選擇參軍入伍。剛到連隊時,他本以爲可以憑藉警校的“過硬底子”輕而易舉成爲連隊的訓練尖子,卻沒想到在第一次多課目連貫性考覈中就名落孫山,遭到不小的打擊。
“這點困難都能把你難倒,怎麼像肖班長一樣當‘尖刀’!”班長侯安安的一句話,幫助李積來重拾信心。望着牆上肖思遠揹着背囊的笑容,他暗下決心告訴自己,“絕不能給老班長丟臉!”
自那以後,李積來訓練得比以往更加“起勁兒”,各項工作都搶着幹,訓練場上更是事事爭第一。2022年服役期滿,他毅然選擇放棄條件優渥的工作崗位,申請留隊,並光榮地成爲第二任“肖思遠班”班長。
“肖班長並沒有離開我們,他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當上班長後,李積來訓練更加刻苦了,每次在高原山地進行野外拉練,他都要扛起連旗,跑在最前頭。2023年,李積來帶領全班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執勤任務,榮獲集體三等功。
“黨把自己放在什麼崗位上,就要在什麼崗位上建功立業。”這是陳紅軍在書中標註的一句話,該團參謀部協理員周貴福將它作爲自己的座右銘。入伍17年,周貴福上高原、翻達阪、抗缺氧、戰嚴寒,始終堅守任務一線。當連長時,他狠抓實戰訓練,積極探索新編制、新裝備戰法訓法,總結出的10餘套“金點子”“好方法”,在全團推廣運用。
“比起英烈的付出,我們吃這點苦算什麼。”周貴福堅定地說,“不論千難萬險、千辛萬苦,我們一定守好腳下的每一寸領土。”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活動結束,汽車鳴笛三聲緩緩駛去,車上官兵們豪邁的歌聲遠遠傳去。
在他們身後,巍巍雪山環抱着肅穆的烈士陵園,目送年輕的官兵又一次奔赴戰位。他們追隨先輩的腳步踏上邊防熱土,那裡是英雄的邊關,英雄的喀喇崑崙。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