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區“羣衆訴求大起底”:化解訴求有溫度 人民幸福有厚度
本文轉自:人民網-四川頻道
“認真傾聽羣衆心聲,有效迴應百姓訴求。一件件,一樁樁,溫暖了人心.....”3月9日,隨着央視《小區大事》欄目《被聽見的訴求》專題節目的播出,好評如潮。
巴州區作爲巴中市主城區,多年來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交通擁擠、問題樓盤、環境污染、秩序混亂、休閒場所緊缺等“城市問題”也日益凸顯,加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面積擴大、服務半徑變長,基層治理面臨新挑戰、新問題,公共服務供給與羣衆需求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導致信訪總量常年居高不下,羣衆滿意度不高。
2021年初,區委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多、羣衆反映訴求多的區情,決定在中心城區開展“市民訴求大起底”活動。按照“區委主導、政法主推、信訪主抓、轄區主辦”的方式,創新設立區、鄉、村三級羣衆訴求快處中心(站)、老幹部工作室,與綜治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合署辦公,一體化、實戰化運行;並統籌黨員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等各方力量,組織157支隊伍深入基層、直撲一線,通過掃碼線上“採”、設置信箱“收”、發放問卷“徵”、組織羣衆“提”、入戶走訪“談”、蹲點調研“挖”等方式,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下訪”,全方位“打撈”羣衆“急”“憂”“盼”等突出問題,做到起底訴求一個不漏,讓羣衆訴求得到充分表達。
實打實化解顯爲民“本色”
“沒想到拆了南池市場建成廣場,我們的生意還比以前好了許多。這條街也亮堂、乾淨、規範、熱鬧了許多....”在南池市場做了幾十年生意的李愛瓊喜出望外地說。而當初聽說政府要改建南池市場,她卻是第一個站出來不答應的。
南池市場於199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1993 年10月正式投入營運,佔地面積13800多平方米,首期竣工建築面積20000 多平方米。經過改擴建,商業使用面積增至14158平方米,建築面積23800平方米。傢俱、衣衫鞋襪、鍋碗瓢盆... ...各類生活所需的商品似乎在南池都能買到。“巴中的南池就像成都的荷花池。”這句話在巴中人民心中極爲認可,南池作爲巴中的一個綜合性小商品批發市場一度成爲巴城的代名詞。高峰時期,南池市場有600餘戶商戶營業,它也曾一度成爲川東北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除巴中當時的4縣區外,南充南部、廣元旺蒼一些鄉鎮的商家也到這裡進貨,最高年營業額可達1億多元。
曾經的南池市場不僅帶給巴中人民豐富的購物選擇,也承載了大家“趕南池”的美好回憶。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南池地段狹小、場所擁擠、銷售方式陳舊、配套不完善、安全隱患嚴重等缺點日益阻擋其發展。2014年前後,南池市場及周邊商戶曾經歷過3次引導搬遷。2018年3月23日,巴州區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將南池市場片區國有土地上的房屋進行徵收,商戶們逐步搬遷,該市場徹底結束營業,搬遷分流至柳津橋國際城(新南池市場)、西城商匯、黃家溝商貿城等地。
2021年5月南池市場舊房全面拆除,在原址全新打造出佔地1.2萬平方米的南池藝術廣場,並於當年12月29日對外開放。改建的南池藝術廣場,是一個集時尚、現代、文化、生態於一體的城市休閒型綜合廣場,並與巴人廣場、草壩街、南龕坡形成片區聯動,構成巴城核心發展中軸線。同時,以臨近的鳳凰國際城商業綜合體爲依託,打造老城核心商業經濟圈。它的建成,進一步疏解了老城城市功能、緩解了日益凸顯的城市問題,也爲像李愛瓊一樣的商戶帶來了新的生機。
針對“打撈”出的問題,巴州區按照“小事村(社區)辦、難事鄉鎮(街道)擔、大事區上管”的工作原則,將羣衆訴求按照政策諮詢、意見建議、羣衆求決、行政效能投訴4個類別分類明確辦理時限,動態建立三級臺賬,實行清單式管理,一案一檔,確保源頭可追溯、過程有記錄、效果能檢驗、問責有依據。同時,堅持建立“羣衆訴求大起底”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每月調度彙總訴求辦理情況,協調解決跨部門、跨行業、跨轄區的疑難訴求,並設立化解成效“紅黑榜”,組建專項督導組深入實地驗收,並強化結果運用,分層分類妥善化解羣衆訴求。
在逐漸健全成熟的工作機制下,在巴州上下齊心協作下,曾經的巴中“荷花池”——南池市場蝶變爲藝術廣場,新建的東門大橋成功打通城市交通最大“堵點”,七星、城西、南壩等7個專業農貿市場得以升級改造,以“柳津橋國際城”爲代表的一批問題樓盤得以化解.....2021年,市民訴求總體化解率達到98.1%,全區信訪總量、紀檢信訪量、網絡輿情量斷崖式下降。
在農村,過去十年,老區羣衆最期盼的是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面對9萬名貧困羣衆的迫切訴求,巴州區累計投入160億元,全員上陣、全域作戰脫貧攻堅,建設了農村聚居點676個,修建道路、農戶入戶路1000多公里,新建農村集中供水設施500多處……現在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極大改善,但長期建設積累的矛盾和鄉村振興新的要求,讓鄉村治理現代化迫在眉睫。
有了市民訴求化解的工作方法與經驗,2022年,巴州區在“市民訴求大起底”的基礎上,從城市延伸到各鄉鎮(街道)、村(社區),聚焦現階段老百姓最關心的“能人有沒有”“產業強不強”“環境優不優”等問題再發力、再突破,通過不拘一格選賢舉能,促一方發展;興好產業,惠一方民生;抓好善治,優一方環境。
,2年來,村級“帶頭人”隊伍實現了蝶變。近3年,在“羣衆訴求大起底”一線提拔使用幹部188人次,佔全區總量的63%。全區84名村級黨組織書記被選爲區級以上“兩代表一委員”,53個村(社區)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示範村”等省級以上表彰。全區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翻了近兩番,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脫貧摘帽時增加了59%,比2020年全面小康後增長了20%。創成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1個、省市級“六無平安村(社區)”81個,同時通過整治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晏陽初講堂,清廉政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浸潤巴山。
持續固本提幸福“成色”
2023年,巴州區積極開展“羣衆訴求再起底”。通過區級領導蹲點“打撈”羣衆訴求,歸類梳理出需要全區層面解決的4大類8個方面10個具體問題,涉及基礎設施、經濟發展、隊伍建設、遺留問題等。
“再起底”的,除了羣衆急難愁盼,還有“羣衆訴求大起底”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大起底”推動兩年多來,解決了一大批羣衆急難愁盼的問題,羣衆的滿意度也有較大提升,但也要客觀地看到,個別幹部出現了疲態,有厭戰情緒,應付式的假化解等形式主義現象有所擡頭,這些也是“再起底”過程中要重點解決的事項。
據統計,截止到2023年底,巴州區全面打撈羣衆有效訴求32578個,其中2021年12878個、2022年12779個、2023年6921個,目前化解32433件,辦結率達99.6%,實現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音,羣衆滿意度大大提升。
2023年,巴州區被命名爲全國“2023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區”,以“羣衆訴求大起底”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榮選2023年法治獲得感典型案例。
爲民服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接下來,巴州區將持續推動羣衆訴求大起底工作機制,讓“羣衆點單、幹部接單”成爲一種常態和自覺,努力辦成、辦好羣衆所需所盼,真正做到解民之難、暖民之心,提升羣衆幸福感。(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