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蛇年經濟紀實

圖╱美聯社

蛇年經濟表現

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朱格勒(C.Juglar)曾提出爲期十年的景氣循環理論,隨後英國學者基欽、俄國康德拉季耶夫也分別提出40個月的小循環與60年的大循環,至於鼠、牛、虎、兔等12生肖會不會也有爲期12年的循環?這是有趣的題目。

所謂循環可以春、夏、秋、冬四季類比,這是大自然爲期一年的循環,非常規律,而上述經濟學者提出的繁榮、衰退也有同樣有着否極泰來、由剝而復的循環思維,只是一個循環爲期多久,並無定論,今年是蛇年,我們可以看一下近百年的蛇年有沒有雷同之處。

1929年是蛇年,這一年美國經濟年初還相當繁榮,股市續創新高,然而10月底股市崩盤,次年美國爲提振國內生產,通過斯穆特-哈利關稅法案,將關稅調升至60%,各國依樣畫葫蘆,也調高關稅對抗,在保護主義蔓延下,全球陷入爲期四年的大蕭條。12年後,1941年這個蛇年,全球正處於二次世界大戰,日子自然不好過。

二次世界大戰持續到1945年才結束,各國百廢待興,我國於八年對日抗戰後,國共內戰又起,惡性通膨漫天蓋地而來,隨後國民政府遷臺,通膨依然,爲消除通膨預期,1949年頒佈「新臺幣發行辦法」,舊臺幣4萬元折算新臺幣1元,通膨逐漸和緩,1953年這個蛇年躉售物價(WPI)漲幅終於降至8.8%,經濟成長也達到9.5%,臺灣出現戰後復甦的曙光。

1965年 臺灣經濟起飛

又過了12年,至1965年這個蛇年通膨已然平息,臺灣經濟成長達到11.9%,這已是連續三年兩位數成長,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倡議自由化,調降關稅下,全球景氣擴張,臺灣於次年在高雄設置加工出口區,全力發展貿易,臺灣經濟逐漸起飛。

1977年這蛇年逐漸走出石油危機的陰影,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這一年全球商品出口成長13.7%,臺灣出口成長14.6%,經濟成長11.4%,臺灣的表現被譽爲經濟奇蹟,石油危機兩位數通膨,到這一年已降至7.0%,不過這一年7月強臺賽洛馬重創南臺灣,也造成不小的損失。

1989年 臺股升破萬點

歲月匆匆,又過了12年,來到1989年的臺灣,臺股直到1986年才升破千點,不到三年,1989年這個蛇年已升破萬點,經濟成長、薪資升高,房價上揚,這是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但新臺幣匯率已升至26.4,對出口廠商帶來莫大的壓力,也爲日後臺商西進大陸揭開序幕。

2001年是大家難忘的一年,受網路泡沫影響,臺灣出現史上第一次經濟衰退,失業大增,生產、商業、出口的衰退月月創紀錄。然而,這一年也有好消息,臺灣入會(WTO)案於11月杜哈部長會議獲通過,臺灣爲加入WTO,歷經四任經濟部長,五任國貿局長,進行十年談判,終於在蛇年達陣。

時光荏苒,又過了12年,2013年這個蛇年的年初各方看好臺灣經濟,新上任的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也樂觀的認爲會出現「黃金交叉」,惟隨後情勢反轉,出口、經濟成長皆遠不如預期,經濟之難以預測,於此可知。百年來的蛇年,有時繁榮,有時蕭條,有時臺灣錢淹腳目,有時泡沫崩解,12年的循環,看來並不存在。

小檔案■臺灣入會申請(GATT/WTO)於1992年9月獲理事會受理,開始進行雙邊、多邊談判,直到2001年11月入會案獲通過,達十年之久,期間歷經蕭萬長、江丙坤、王志剛、林信義四任經濟部長,許柯生、黃演鈔、林義夫、陳瑞隆、吳文雅五任國貿局長。

小檔案■國民政府自大陸撤退來臺不久,於1952年開始編躉售物價指數(WPI)以觀察物價變化,由於消費者物價(CPI)調查不易,1959年才着手編制。衡量通膨的最佳指標是CPI,不過在沒有CPI的情況下,WPI也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