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二大城市,沒你想的那麼慘 | 地球知識局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衆號:地球知識局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2515-海河與天津

文字:尚雪峰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澄澈

2023年夏,海河流域的暴雨再次喚起人們對1963年華北大洪災的記憶。那場災難中,天津的經驗和教訓成爲了歷史的鏡鑑。面對新的洪峰,天津能否展現出更強的韌性和應對能力?

這次的洪水事件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讓我們看到天津如何從歷史中學習,不斷完善其防洪策略,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京津冀部分地區受災嚴重▼

天津,是一座坐落在海河流域內的北方城市。海河流域是華北地區的重要水文脈絡,由海河主河道及其衆多支流組成,構築了一張縱橫交錯的河網。由於其特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海河流域自古便是洪水頻發之地。

京津冀地區基本被海河流域覆蓋▼

海河流域的形成與黃河古河道的演變緊密相連。在古代,黃河河道的變遷導致了部分舊河道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海河水系。狹窄的河道、急促的流速,以及多河交匯時的洪峰疊加,使得這一地區長期受到洪水的困擾。而人類的活動,如河道疏浚、土地開墾等,進一步加劇了洪水的頻發。

黃河下游河道變遷圖

(圖:wiki)▼

明清兩代,天津曾多次遭受洪水的侵襲。爲了抵禦這一天然災害,當地居民逐漸採納了“泄、滯、束”的三重防洪策略。但隨着時代的演進,尤其是近現代,天津的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口激增,土地利用率日趨提高,使得傳統的防洪措施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1963年,天津歷史上的一場特大洪災給這座北方城市留下了沉重的烙印。據《20世紀中國水旱災害警世錄》記載,那場暴雨的強度、範圍和持續時間均創下了海河流域的歷史紀錄。

天津地勢低窪又多水匯聚

歷史上常常遭受水災之苦

(圖:壹圖網)▼

暴雨導致海河上游40多條支流相繼爆發山洪,大小河流頻繁溢出,甚至有中小型水庫潰壩,洪水如猛獸般直逼天津城。8月,天津市區水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四米,整個城市彷彿沉浸在一個巨大的水槽中。無數建築和橋樑遭受重創,許多居民被困家中,只能依賴船隻來往。

城市內澇嚴重

(圖:壹圖網)▼

這場災難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奪去了數千人的生命。當地的老一輩人們提及那年的洪水,臉上都會露出難以掩飾的痛苦。

民間流傳着如“洪水之勢猛如虎”和“水淹七尺,家破人亡”這樣的俗語,李潤傑先生的快板書《抗洪凱歌》也生動地描繪了那場大洪水的兇猛:“解放橋平槽兒,金湯橋遭淹泡...六三年,八月十四這一晚,天氣惡化變了臉,狂風暴雨絞成團...”。這些描述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那場洪災的毀滅性影響。

洪水過後,滿目瘡痍

(圖:壹圖網)▼

綜合看來,海河流域的洪水是自然與人爲因素交織的產物。而1963年的特大洪災,更是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極端結果。這場災難不僅給天津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在與自然的鬥爭中,人類往往是處於劣勢的一方。

在1963年的大洪水之後,響應毛主席的“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天津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防洪治理方案,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原則,旨在從源頭到出海口全方位地控制洪水。

首先,“上蓄”策略着眼於上游地區。在這一階段,天津新建擴建了一批大中型水庫,確保它們能夠有效地攔蓄洪水。同時,通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減少了上游的徑流量,從而降低了洪水形成的風險。

許多人都認爲天津防洪設施的大規模修建在1963以後

實際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大部分工程在1963年以前就開建了

例如今天津境內的於橋水庫,開建於1959年▼

接下來的“中疏”策略主要集中在中游河道。天津投入大量資源疏通和加固河道,先後開挖疏浚骨幹河道50餘條,確保洪水能夠順暢地流過,不會因河道堵塞而引發氾濫。此外,通過對河道的整治,提高了其流速和流量,使中游地區能夠更快地泄洪。

曾經“桀驁不馴”的海河干流

被牢牢束縛在人工堤岸之間▼

至於“下排”,這一策略的核心是確保洪水能夠迅速、有效地排入海中。天津市在下游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如擴建獨流減河,新建子牙新河和永定新河,它們都被設計爲在洪水期間能夠迅速排放大量水流, 以分擔海河干流的泄洪壓力。

獨流減河下游河段寬達700米

爲汛期行洪做足了準備▼

除了上述三大策略,天津還特別重視“適當地滯”的原則。這主要涉及到蓄滯洪區的建設和管理。我國一共設置了98處國家級蓄滯洪區,其中海河流域便有28處。在洪水威脅之時,這些地區能夠臨時存儲大量洪水,從而有效地分散和削減洪峰,減輕下游地區的壓力。

海河流域蓄滯洪區示意圖▼

在這一系列的防洪措施中,減河和新河的作用尤爲關鍵。例如,馬廠減河不僅分泄了南運河的洪水,還爲當地農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而永定新河的成功建設,使得洪水能夠迅速流入渤海,大大降低了天津市區的洪水風險。

永定新河繞經天津主城區北側入海

爲天津增添了一條防洪“護城河”▼

除了硬性的工程措施,天津還注重非工程措施的實施。例如,在1963年的大洪水中,天津市政府迅速展開了全面的救災和恢復工作,不僅進行了災民的救援、轉移和安置,還及時跟進了醫療衛生和災後生產等工作,確保了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

爲了更好地管理和協調各項工作,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天津市成立了海河流域管理機構(海委)。

承擔海河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重任

(圖: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總的來說,天津在1963年大洪水後的防洪策略,不僅體現了前瞻性的治水思路,更展現了對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和對社會穩定的堅定承諾。

2023年,華北的洪水再次對天津的防洪體系提出了挑戰。由於7月28日以來的強降雨,海河流域的多條河流水位超出警戒線,尤其是大清河和子牙河,更是經歷了罕見的大洪水。

儘管這次洪水的規模和影響已經被評估和確認,爲後續的應對策略提供了數據支持,但天津的洪水形勢依然嚴峻。永定河泛區在河北已經啓動,洪水進入後,流速明顯下降,形勢逐漸穩定。但在天津的武清區,河流流量仍在持續上漲,已超過100立方米/秒,這意味着洪水仍有可能威脅到天津市區。

永定河泛區示意圖▼

天津市水科院的資深工程師李保國對這次洪水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此次降雨量是自1963年以來的最大值,導致海河流域的降水總量超過了400億立方米。由於降雨區域與天津之間的河段調蓄能力不足,洪水迅速涌入天津。

以永定河爲例,其主要降雨區域位於門頭溝、房山等地,而其下游的首個蓄滯洪區就是跨越河北和天津的永定河泛區,這使得洪水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滯,直線衝向永定河泛區。

京津冀降水實況圖▼

在這次洪水中,天津面臨了多重矛盾和挑戰。這些矛盾不僅僅是自然因素和人爲因素的疊加,更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

例如,蓄滯洪區內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不斷提高,導致了蓄滯洪區分蓄洪水與保障區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發展經濟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

此次蓄滯洪區的分蓄洪威力巨大,多個蓄滯洪區近二三十年來首次啓用,區內居民的財產損失和當地的基建損壞都不可忽視。蓄滯洪區啓用後,各地應當如何善後?

蓄滯洪區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橫屏圖:圖蟲)▼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已經頒佈實施20餘年,但其間正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當地常住人口、從事的生產活動方式、土地利用方式都發生了較快變化,如果不根據實施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及新的需求及時修訂,則會引發更多矛盾性的問題。

這樣的事件,很容易被歸類爲“黑天鵝”事件,即那些低概率但高影響的不可預測事件。然而,對於長期關注氣候變化和城市發展的專家來說,這樣的洪水更像是一個“灰犀牛”事件,即那些高概率、高影響,但常常被忽視的風險。

韌性城市的理念正是爲了應對這樣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韌性不僅僅是抵禦和恢復,更重要的是學習、適應和進化。

爲汛期的河流保留充足的洪泛區

控制城市建成區和人類活動的干預

人與自然才能做到和諧相處(圖:壹圖網)▼

在面對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時,一個韌性城市不僅能夠迅速響應,還能從中吸取教訓,爲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例如,天津在1963年的洪災後,就開始構建一個能夠持續學習、適應和改進的城市系統。這種系統不僅僅是技術和資源的投入,更多的是文化和心態的轉變。

在2023年的洪水中,儘管面臨了許多矛盾和挑戰,但天津展現出了更爲顯著的韌性和應對能力,強調精準應災,將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總的來說,2023年的海河洪水爲天津帶來了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戰,但同時也爲這座城市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正是這些矛盾和挑戰,促使天津不斷地學習、適應和進化,成爲一個真正的韌性城市。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天津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僅僅是爲了應對,更是爲了成長和發展。

城以水興,水城交融

天津與這條母親河的故事還將繼續續寫下去

(橫屏海河夜景,圖:壹圖網)▼

2023年的華北洪水與1963年的特大洪災相比,雖然都給天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天津已經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了很多。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和持續學習,天津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更加韌性的城市系統,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洪水挑戰。

這次的洪水再次證明,只有不斷學習、適應和改進,才能真正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本文作者系天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博士生、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顧問,一覽衆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志願者,主要研究領域:城市防洪韌性】

參考資料:

(書籍)

《海河志》1-4卷,海河志編撰委員會,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文獻)

[1]韓家田.海河流域“63.8”特大洪水簡介[J].水文,1981(05):56-59.DOI:10.19797/j.cnki.1000-0852.1981.05.013.

[2]詹國器.海河流域1963年特大洪水的抗洪鬥爭[J].海河水利,1993(05):42-45.

《水利部:海河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大公網絡

《海河水系的形成》海山主

《海河流域洪水紅色預警》觀察者網

(網頁)

維基百科:1963年海河特大洪災

百度百科:減河

《銘記 | 1963年,天津人珍貴的抗洪記憶!瞬間淚目》中老年時報

《中國水利報專版報道海河流域洪水防禦工作》中國水利報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