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誕生記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 北京冬奧組委12月31日在2021迎冬奧環球跨年冰雪盛典上發佈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篆刻與漢字相互融合,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遙相呼應,又一次爲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了“中國文化符號”。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用中國幾千年沿用的印章作爲載體。如今,作爲全球首座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北京又採用早期文化符號展現冬奧會體育圖標。古老與現代相映,歷史與未來交融。在新媒體技術的演繹下,動起來的體育圖標,讓中華文明重要載體的漢字與篆刻躍然紙上。
“體育圖標是冬季運動的符號,它的發佈是冬奧籌辦進程中重要的節點性事件,象徵着冬奧會邁着堅定的步伐來到我們眼前。”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高天說。
(一)
“第一眼感覺更像‘印’,不像‘標’。” 這是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部長佟立新對體育圖標的第一印象。
體育圖標是奧運會的標配。北京冬奧會共有24個體育圖標,冬殘奧會共有6個體育圖標,每個體育圖標都充分展現該運動最有特點、最優美、最成功的瞬間。這些符號將廣泛應用於賽事景觀、指示系統、門票以及電視轉播、新聞宣傳、市場開發等多個領域。
“體育圖標可以超越所有的語言和文字,無論是運動員、教練員,還是觀衆,看到這個標識,就知道它所代表的競賽項目。”佟立新說。
體育圖標同樣也是文化符號。整個設計過程對每項冬季運動的動作、道具、場景等,以及對早期文化符號及甲骨文的形態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高天表示:“作爲一屆在中國舉辦的冬奧會,我們一直圍繞如何將冬季運動特點與中國文化特色結合好這個出發點。整個設計過程經歷了多次研討、修改,最後形成這套體育圖標。我們希望通過這套圖標讓大家生動地感受到冬季運動的形與神、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作爲體育圖標設計的靈感來源,漢字承載着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也融入了漢字的處理方式。而同樣作爲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形象景觀核心元素,體育圖標的設計也應保持脈絡上的一致。
體育圖標透過刀鋒所體現出的書法筆意與方寸間的高妙布白,將書法與鐫刻相結合,傳達跨越千年的悠久傳統與生動神韻,展現“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並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的理念相呼應,體現“雙奧之城”和奧林匹克文化傳承。
體育圖標的色彩來源於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中的主色之一霞光紅,也是傳統印泥的顏色硃砂色,代表着熱情和希望。而北京冬奧會也恰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使用紅色作爲底色也烘托出濃厚的節日喜慶氛圍。
(二)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體育圖標設計團隊主創設計師林存真介紹說,體育圖標最初的創意方案有將近20個方向。“無論從冰雪運動、圖形創意,還是文化淵源。我們找了很多跟過年相關的,甚至還有剪紙、皮影方向的嘗試。”
在確定了文字這個靈感來源之後,林存真和她的團隊第一時間去了中國歷史研究院。“我們從甲骨文,以及更早期的文化符號來研究我國的文字,研究怎樣使用文字(表示運動項目)最準確。”
林存真說,最開始的創意是用書法表現,但冰雪運動是速度和力量的體現,他們在嘗試書法的時候,有的圖標還可以,有的會覺得力量不夠。比如在畫冰球這個圖標時,就很難用毛筆把冰球激烈比賽中的力量表達出來。
“(於是)我們就想到篆刻,筆法和刀法比較的話,刀法的力量感更強。同時,由於刀和石頭的碰撞關係,會出現很有意思的邊緣結構。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嘗試篆刻這個思路。”林存真說。
林存真專門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的青年教師、篆刻藝術家張�徹帷A執嬲娼�行圖形設計,張�徹嵊米�刻表達,互相配合,相輔相成。
設計團隊還結合運動特徵、文字結構、篆刻風格形成體育圖標基礎元素和結構的系統規範。比如運動員的頭部、四肢、軀幹和雪具該用多粗的線條來呈現。
秦漢時期的印章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上的頂峰,“印宗秦漢”成爲後世文人篆刻的“金科玉律”。其中,漢印的風格典雅莊重、古樸淳厚。
林存真說:“漢印線條相對較粗,是一種很古樸的藝術。我們在追求漢印風格時,線條加粗後又發現,冰雪運動的力量感比較弱。所以我們當時做了非常多的調整,線條從粗到細就做了一串變化,看哪個更好。”
在篆刻過程中,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會出現“崩殘”。張�徹崴擔骸拔以謨玫犢淌�頭的時候,由於不能掌握石頭每一個局部的情況,所以銼刀在銼的比較快時會出現‘崩殘’。如果崩殘出現在了提示速度的位置的話,它是合適的,但是出現在了身體的結構上,比方說腰部、肩部這樣體現身體結構的位置上,它就會對圖像的表達有一些影響。”。
而在篆刻之前,畫圖標也是一個反覆修改的過程,因爲圖形是高度抽象、概括的,比如一條線,它的角度、粗細、長短,都是高度提煉概括的。如果不瞭解這項運動,沒有很強的圖形能力,就很難畫出來。
“畫每一個圖標之前,草稿必須要在100稿以上,手頭纔有感覺,你才能畫出來。”林存真說,“有的圖形出來的比較快,可能一兩百稿就能出來一個。有的圖形,幾個人畫了上千稿,分頭畫,每個人好幾百稿,都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三)
篆刻是一門很古老的藝術,但在當今的生活中卻不常用,很多年輕人也不瞭解。林存真說:“怎麼讓篆刻在年輕人心裡激起一些小的浪花,讓他們覺得篆刻依然可以時尚起來?”
動態版的體育圖標,成爲設計團隊的主攻方向。“動態圖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來適合現在移動終端、網絡、電視和年輕人喜歡的狀態。”林存真說。
在《環球跨年冰雪盛典》的跨年倒計時之際,體育圖標突然“動了起來”。以一種時下流行超感動圖的形式,30個圖標各自在2-3秒的視頻動畫中,由二維的篆刻轉換爲三維的冰雪運動,高度同步、快速重複,同時配合背景音樂(BGM)的節奏,達到了“燃”的效果。
“我們就是要讓傳統印章變得年輕、有活力,讓年輕人看到這樣古老的東西,也會以這種超感的形式出現,讓更多年輕人通過體育圖標來愛上篆刻。”林存真說,未來體育圖標還會設計交互式產品,鼓勵人們去模仿圖標的中冰雪運動的經典動作。
如何把二維的篆刻轉換爲三維的動畫?又如何在2-3秒的短時間裡高度提煉經典動作,呈現運動特點,同時還要符合運動規範,自然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成爲讓篆刻“動起來”的難題。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靳軍介紹說,他們研究後發現,刻刀與石頭接觸過程中“崩殘”出的粉末,可以與雪花冰花產生關聯。“這產生了從靜態到動態的聯繫,篆刻這門傳統藝術與時尚的冰雪運動結合,刻刀的動作,冰雪運動的動作,從靜到動,從古至今,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們做這個圖標,最想體現的還是圖標背後的文化體系。我們通過奧運會這樣的平臺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形象,其中就包括把我們的傳統和新時代的形象傳遞給世界。”林存真說。
張�徹嵋菜擔骸拔頤且惶岬絞櫸ㄓ胱�刻,總覺得離年輕人的距離比較遠,但其實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我們需要將這種傳統的藝術進行再解構,讓年輕人在這個時代去了解它、適應它。”
運動員對於體育圖標有着特別的情感。花樣滑冰名將佟健說:“我覺得每個運動員都會在冬奧會期間去搜集更多的體育圖標,讓自己的奧運有更多紀念和回憶。這次體育圖標的發佈,能夠給冰雪運動推廣帶來更多可能性。”
冰壺世界冠軍、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冰壺項目主任王冰玉也很期待與曾經的隊友、國外運動員一起欣賞體育圖標。“他們來中國參加北京2022,看到體育圖標很好地融入了中國元素,我會特別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