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ESG實施方案,首個地方綜合性方案如何指引可持續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如果說過去一個時期,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更多依靠法律、標準和行政這類約束性手段,那麼,北京可持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更多要依靠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更加主動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來現餘說:“ESG就是這樣一種重要的政策工具。”

《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印發實施。該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強化信息披露爲核心,以ESG生態體系建設爲基礎,以評級體系高水平特色化發展爲支撐,以豐富和深化ESG實踐爲動力,以試點示範爲引領,以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爲保障。

環境社會治理(ESG),是一種充分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等非財務因素的發展理念和可持續實踐,目前已成爲國際國內主流的非財務信息披露框架體系。國家層面出臺的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也指出,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

來現餘表示,加強ESG體系建設對推動政府和市場形成合力,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其生態體系涉及金融、諮詢、評級、鑑證、標準、信息等多種服務業類型,ESG關聯的服務業是北京市新型服務業重要發展方向。推動ESG體系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北京市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動能。

事實上,北京作爲各類生態資源最爲完備的地區,ESG發展具有良好基礎。據專業機構統計評估,截至2023年年底,在京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H股)獨立ESG報告披露數量達到363家,獨立ESG報告披露率達56%,披露數量和質量均處全國領先水平。

北京旨在建成ESG發展全國高地和國際代表性城市,這是其2035年的目標。到那時,北京ESG體系高質量發展步入法治化軌道,ESG體系建設更加完備。而到2027年,北京ESG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生態體系加快形成,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爭達到70%左右,這是當前的第一階段目標。考慮到自然增長和一系列政策出臺後的促進作用,專家均表示有較大的信心。

核心是強化信息披露

在《實施方案》所列的主要任務中,第一項就是強化信息披露。

今年以來,有關ESG披露的一系列標準相繼出臺。2024年5月1日,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實施。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徵求意見稿)》,明確推進中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規範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

在安永可持續發展服務合夥人李菁看來,前者意味着A股首個統一、標準、實用的ESG披露標準正式落地;後者這則徵求意見稿,意味着中國正式進入統一可持續披露準則時代。

不久前,上海面向涉外企業、蘇州針對工業園區也出臺ESG相關行動方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副院長王凱表示,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率先制定出臺綜合性的《實施方案》,對於北京市在引領貫徹新發展理念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北京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企業,在國際性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根據首都高質量發展要求,自主制定一批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並將逐步推動在京上市公司按照交易所要求披露ESG信息,積極推動營業額、總資產或員工人數超過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率先披露。

北京將開展兩大試點。一是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開展ESG創新發展試點,支持企業開展ESG評價、ESG諮詢等服務,支持ESG表現優秀的企業參與城市副中心政府投資、政府採購項目;二是支持北京市豐臺區發展ESG服務生態試點,積極吸引一批律師事務所、ESG評級機構和鑑證機構等國內外ESG專業服務機構,完善ESG披露、鑑證、戰略、法務等生態服務鏈。此外,還將促進京津冀ESG協同發展。

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國際可比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的ESG評級體系將體現“中國特色、北京特點、國際可比”三大特點。

“把國際標準和本國特色兼收幷蓄,是各國監管機構和資本市場在制定ESG政策時都會遵循的國際慣例。”李菁表示。

她介紹,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2023年6月發佈相關準則,旨在打造一套全球各國資市場在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的基礎數據,也被認爲是“基礎線”。但是各國的產業結構、資本市場當中主流的企業發展水平和階段不盡相同,像新加坡、歐盟以及金磚國家巴西等,它們在落地這一基礎線政策時都融入了本國特色和相關要求。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資環處處長方明成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以鄉村振興爲例,這是中國發展到目前的一個新的需要着力推動的領域。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可能已經完成這個任務,有的欠發達國家還未達到這一階段。將這一指標納入體系,既體現中國特色,也是旨在鼓勵企業參與鄉村振興。

同理,北京特色也反映了北京當前發展階段需要企業關注和支持的領域,比如反食品浪費。方明成說,北京餐飲消費數量龐大,許多糧食、蔬菜通過外部來保障,北京還專門出臺相關條例,反食品浪費對北京這樣的城市有特別重要的價值,“披露就意味着關注,也意味着企業會採取措施不斷改進”。

反食品浪費也被納入信息披露專題中。《實施方案》提到,加大重點領域信息披露力度。積極推動重點碳排放單位,以及重點用能、用水、用塑料等能源資源消耗單位、餐飲和食品經營單位在現行相關報告制度基礎上,大力探索開展能源資源節約、反食品浪費等專題信息披露。

ESG評級也需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王凱認爲,企業未來的方向是,既能夠與國際標準對接,同時要講好中國故事。

多措杜絕“漂綠”現象

當前,市場上已有一些企業進行ESG披露時出現“漂綠”行爲,即表面宣示自身對環境友好,實際反其道而行,營造“環保”假象。

“一旦企業被發現‘漂綠’,那麼企業將來被投資的價值,被社會、被行業認可的程度就會打折扣。”方明成說。

針對企業披露假數據或數據披露不足的情況,王凱表示,《實施方案》提出相應策略,比如,推進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的制定。企業按照框架披露,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漂綠”。此外,建立信息披露鑑證制度,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均能發揮作用。

除了鑑證制度這種“外生力”之外,李菁還建議企業提升自身的“內生力”。她觀察到,有的企業“想披沒法披”,數據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充分。這就要求企業提升ESG內部管理水平,充分夯實ESG管理架構,將環境社會治理當中可量化的數據,由專人、專崗、專部門收集整理,同時實時監控ESG的潛在風險。

“ESG 這個工具,不是隻給大企業用,中小企業有積極性的,也無需花很大的代價。”方明成提到,北京綠色交易所具有一部分綠色公益服務的職能,可爲願意參與ESG披露的中小企業提供輕量化的ESG披露平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