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光後才知道的真相:地方財政吃緊的原因,錢都是這樣子花掉的

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個詞語,那就是“大環境”,如今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大環境不景氣”,我們國家上下各行各業都非常的困難。爲了改變這種窘境,國家也是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變這種狀態。

每當我們踏入到一個新的城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被城市的高樓大廈所震撼,無不散發出一片繁榮的景象。殊不知,在華麗的外表下,多數地區的地方財政吃緊的現象比比皆是。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地方財政吃緊的呢?

財政來源比較單一

在前幾年,由於房地產發展非常的迅速,甚至在十幾年的時間內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導致房價逐年上升。房價的上漲也使得土地的價值變得水漲船高。

於是,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的拍賣使得財政收入逐年增加。慢慢的,地方政府也就習慣性的通過土地來獲取地方的主要財政收入。

當然,時間久了,也就慢慢的對這種單一性的財政來源產生了依賴,使得土地財政成爲了主要的地方經濟來源。

但是,隨着房地產的發展,泡沫化的經濟也逐漸的顯現出來。在房地產泡沫經濟逐漸劈裂之後,房地產經濟日漸衰退,隨之而來的便是土地價格驟降,當地的財政收入再也無法再依靠土地來充實財政。

對於那些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當地政府而言,這無疑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時間使得地方的財政陷入了危機狀態。

雖然許多當地政府也是紛紛採取一些措施來改善這種狀態,但是效果似乎是並不理想。爲了更好的改善民生問題,當地政府收緊財政支出,積極尋找更好的財政突破,加強財政的預算計劃,使得財政的收支更加的透明化和合理化,以減少財政危機帶來的風險。

改變財政壓力的方法雖然比較多,但是,相對於前期通過土地財政這種粗暴式的收入而言,一切代替的手段都顯得微不足道。

爲了改變這種局面,在解決問題方面就應該採取這種多管齊下的措施,這也是前期過度依賴單一性的財政收入的弊病所在。

產業結構急需升級

當然,地方財政吃緊的原因還在於地方的產業結構配比不合理。地方的經濟發展與當地的產業形態和產業配比息息相關,根據實際的地域條件不同,可以因地制宜,發揮自身的優勢。

比如,有些地方的礦產資源非常的豐富,但是環境比較差,所以這個時候就比較適合通過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來發展當地的經濟。環境不佔有優勢,就很難發展旅遊業。

只有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夠使得當地經濟收入最大化。當然,在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否則只爲了眼前的經濟發展而忽略的環境的問題,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相反,有些地方雖然礦產資源非常的貧乏,但是可以藉助自身的環境優勢來發展當地的經濟。旅遊業被稱爲第三產業,該行業的發展也可以帶動當地一系列經濟。

一般當地經濟的種類非常的多,比如工業、農業、旅遊業、服務業等等。經濟的類型比較繁多,需要注重各種類型產業的配比,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當地的政府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引導性的發展。

二這就涉及到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了,只有合理的產業結構才能夠保證當地經濟發展的更加的迅速,發揮當地經濟優勢的最大化,目前地方財政吃緊產業結構的升級迫在眉睫。

基礎建設耗資巨大

從外在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優劣,主要看當地城市的基礎建設的程度。也就是說城市的基建工作是對當地經濟發展高度的一種體現。

在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時候,地方財政方面也相對比較的寬鬆,財政收入頗豐。這個時候,當地的政府往往是對財政的收支態度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也就是說大多數的財政收入用於改善當地的民生經濟方面了。

在改善民生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用於當地城市的基礎建設和文化建設。要知道基礎建設所耗費的資金是非常的巨大的,基本是佔了地方政府開銷的一大半。

當然,發展基建工作目的是好的,但是,往往在發展的過程中,過於追求發展而忽略了財政方面的支出,最終可能使得政府入不敷出。一時間內,也就使得地方財政吃緊。

甚至也可以說,有些地方的基礎建設也是因爲規劃不合理,導致財政資源投資方面的浪費。只是一味地追求面子工程而忽略的真正的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得不償失的。

導致地方財政收入吃緊的原因非常多,不同的地區發展的形勢不同,這些原因自然也就不盡相同。但是,像是土地財政、產業結構、基礎建設的發展不合理等導致的後果是大體一致的。

當然,有些地方也可能因爲缺乏人才創新,導致經濟發展方面比較守舊,無法給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難免會使得地方財政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