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互聯網+監管”是築牢放心養老的利器
據新華社消息,7月13日,全國養老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上,民政部要求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探索新技術運用,爲養老服務監管賦能。會議要求聚焦質量安全、從業人員、養老資金、運營秩序、突發事件應對等重點領域,着力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養老問題是當前和未來中國社會面臨的重大考驗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4%。越往後,老齡化程度還將不斷加深。如何對養老服務加強監管,是個重要的民生問題。
目前,養老服務領域問題不少。譬如,不法分子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宣稱"以房養老"、開展"養老幫扶"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或詐騙犯罪,坑害老年人。一些養老機構則存在亂收費、未盡安全保障義務致老人受傷死亡、合同不規範等弊病。
老年人羣無論是在家養老,還是入住專業機構養老,顯然都需要規範的養老服務、安全的養老環境。雖說目前養老服務領域總體比較規範,但少數機構的不規範行爲,給老年人羣帶來了不安全感,不免影響其幸福感。對此,有關方面從職責出發強化監管,爲老年人羣派發"定心丸"。
譬如,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通過強化綜合監管助力養老服務。今年5月,民政部等七部門發佈了《關於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此外,最高法也在今年發佈了多起涉養老服務民事糾紛典型案例,以案示警。
此次民政部要求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這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探索新技術、完善養老服務監管、助力老年人放心養老的重要思路。當"互聯網+養老服務"方興未艾,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現場檢查方式無法有效實現監管目標,探索"互聯網+監管"勢在必行。
比如,針對養老服務領域的質量安全問題,就可通過"互聯網+遠程監控"來實現。由於養老機構多采取封閉式管理,老人在裡面無論是受到暴力虐待,還是遭遇其他人身傷害,外界往往不知情。探索"互聯網+遠程監控",監管部門和老人家屬隨時查看內部情況,可倒逼服務升級。
再如,針對養老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養老資金、運營秩序等方面,可探索"互聯網+大數據"進行監管。此前在打擊明星網紅偷漏稅等方面,已證實大數據是一種利器。在養老服務領域,之前監管面臨的多個難點堵點問題,都有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破解,壓縮違法侵權空間。
目前,很多行業很多地方都在積極探索"互聯網+監管"或"互聯網+監督",已經取得積極成效——既降低了監管成本,也提升了監管效率和效果。對養老服務領域而言,要以行業特點和問題爲導向,量身設計屬於養老服務領域的"互聯網+監管",這需要政策、資金和技術多重支持。
上述會議還提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法治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深化養老機構信用監管試點,充分發揮養老服務行業自律作用。當完善法治建設與多種監管機制同時發力,有望使養老服務更規範,老年人羣更放心。
文/老鷹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