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 完整產業鏈條形成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北薯南種打通南北產業鏈助力雙豐收!(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導,大陸東北隆冬一派千里冰封,「貓冬」(冬天躲在屋裡避寒)似乎是正常生活狀態。但近十年來,有東北農民非但不貓冬,還把農閒跟農忙一樣耕種勞作。人員設備從黑龍江遠赴3900公里外廣東遂溪縣,「北薯南種」打通兩地產業鏈。

黑龍江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常更國表示,望奎縣龍薯聯社是廂紅二村村集體辦的合作社,有充足機械設備和人力,在村裡種植5000畝玉米和馬鈴薯,但東北冬天太漫長,人和設備閒置。近來每年11月前後,農民趕着把秸稈翻埋,增加土地肥力後,轉場千里之外廣東湛江種地。

十多年前,望奎縣在一次機緣發現,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土地面積不小,但有地沒能充分利用;而望奎縣是馬鈴薯大縣,農業機械和勞動力都很充足,卻受制於半年是冬天,有人有設備,沒地可種。雙方探索「北薯南種」可能性,一拍即合。

起初,望奎縣黑土地土質肥沃,遂溪縣紅土沙土地,有機質含量低。從北方到南方種地,並不容易。跨省種地,首要破解種子難題。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委書記王頂說,當年縣裡迅速建設馬鈴薯組培研究中心,上大學招引技術人才,拿出當時最好條件留住人才,第二年種薯科技能力很大提升,後續又不斷地迭代升級,提供了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高效馬鈴薯種子。另外,人去了還不行,大型設備經統一組織運輸,分三次才運到廣東。

接下來是種植難題。南北方種地不同,南方氣溫高,好些病蟲害見都沒見過。常更國說,遇到困難,幸賴當地農技推廣中心部門派技術人員指導解決。

各方加持下,「北薯南種」在2015年正式啓動,效益一直不錯,因屬於反季節馬鈴薯,能賣上價。前後帶動望奎縣農民120多人到廣東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萬5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廣東當地也有1000多人在這裡務工獲得報酬。

2019年,隨着「北薯南種」的發展,廣東方面提出新思路,除在旱坡地種馬鈴薯,也在水稻收割後冬田閒置4個月期間種馬鈴薯。期間在專家幫助下,解決排水關鍵問題,並和廣東粵良種業合作,探索出新的種植模式「稻-稻-薯」,一塊地早稻和晚稻由擅長種水稻的廣東方面負責,第三季則由擅長種馬鈴薯的龍薯聯社種植,雙方分攤土地租金,各自發揮所長,一塊地一年豐收三次,將傳統主糧與新主糧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釋放土地耕種潛力。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龍薯聯社提前跟需要採購馬鈴薯的公司簽訂收購契約,發展訂單農業。同時,隨着「北薯南種」效益日益顯現,除了馬鈴薯,種植品種也擴大到西瓜、紅薯和百香果等。

「北薯南種」既盤活東北閒置農業生產資源,也增加廣東冬閒土地的食產量,增加當地老百姓收入。

遂溪縣副縣長龐宇指出,遂溪縣種甘蔗面積從原本70萬畝降到現在大概30萬畝,騰出來土地統一流轉,流轉率越高,農業規模越上來,隨之是農民增收,其實就是聯農帶農(效應)。2021年以來,遂溪農業已穩居全市第一,在廣東省排第三。

隨着「北薯南種」模式的推廣和不斷升級,相關的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在遂溪縣當地也得到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條。遂溪縣已建立6000噸異地糧食儲備基地,同時在湛江市開設多家農產品體驗店和進駐連鎖商超。

打造「北薯南種」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爲當地農產品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同時,還和一些其他省市合作,逐步培育「北菜南種」,着手引進大蔥、西葫蘆、萵筍等等。像邢念華是山東人,今年剛來遂溪縣,正和本地農戶合作,嘗試種山東大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