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美國安慰劑當定心丸
從最初遮遮掩掩,私相授受,到如今白紙黑字,美國官方近期高調申明「六項保證」仍然有效,無疑給民進黨政府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六項保證」看似保障臺灣的利益,實則美國渾水摸魚,充其量只是一副安慰劑。
從「六項保證」的背景來看,當時的雷根政府投機取巧,玩了一招兩面三刀。根據美方解密的檔案,雷根總統一方面想在中美建交遺留的軍售問題上儘快給鄧小平一個交待,防止中美關係出現嚴重倒退,從而影響美國的抗蘇大計。另一方面雷根也不願得罪國會的親臺勢力和臺灣的蔣經國當局,更不想從此放棄「臺灣牌」。
於是,美國在與大陸公開發表的《八一七公報》中承諾:「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與此同時,雷根又私下通過李潔明向蔣經國作出旨在對衝《八一七公報》的口頭保證,以慰藉再次感到被美國出賣的蔣經國。
從「六項保證」的內容來看,美國在關鍵問題上語焉不詳,故意留下各自解讀的空間。「六項保證」中有一條是臺灣要求美國增加的對臺灣主權問題的保證──未改變對於臺灣主權的立場。現在最大的爭議恰恰就是關於美國對臺灣主權的立場。
如果回到「六項保證」問世的原點,曾陪同蔣經國接收該保證的錢復對美方立場的解讀是「美國不支持中共對臺灣主權的主張」。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兩岸對「一箇中國」仍有共識,臺灣的主權歸屬不存在疑問,因此這一保證可以被理解爲「美國不否認臺灣屬於中國,但對中共當局對臺灣的主權主張有所保留」。然而,隨着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丕變,在臺灣和美國都有人將這一條解讀爲「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這一認知顯然與美國對北京作出的無意執行「一中一臺」政策的公開承諾相悖。耐人尋味的是,面對有心人士的曲解,美國政府一直裝糊塗,從不主動澄清。
無論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如何信誓旦旦,38年前的「六項保證」既不是美國國內法,也不是國際條約。即使2016年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了將「六項保證」付諸文字的共同決議案,在美國法律上也是沒有約束力的。因此美國算準了大陸即使感到不滿,也不會大動干戈。更重要的是,「六項保證」全部是負面表列,換言之美國什麼都不用做,最多動動嘴皮子,民進黨政府就要死心塌地追隨美國,簡直是無本萬利的買賣。
中美雖然在臺海劍拔弩張,但美國還沒和大陸徹底翻臉。史達偉在逐字念出「六項保證」時,仍不忘重申美國未改變一中政策。即使有美國重磅智庫學者撰文呼籲華盛頓應明確表態出兵協防颱灣,前提仍然是美堅持一中政策。因此,民進黨千萬別把安慰劑當做定心丸,進而有恃無恐加劇與大陸的對抗,這樣做最終只會害了臺灣。 (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