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蝙蝠傳播疫情病毒 中研院與黃金蝙蝠館釋疑

中研院雲林水林黃金蝙蝠館提出相關資料,說明蝙蝠只是疫情下的代罪羔羊。(黃金蝙蝠館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部分人認爲蝙蝠可能傳播疫情病毒,導致蝙蝠被妖魔化,中研究對此進行研究,強調臺灣蝙蝠從未發現過帶有任何致命病毒,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館也呼籲民衆不要敵視蝙蝠,並提供10只黃金蝙蝠布偶做爲宣導獎品

中研院爲解開蝙蝠與病毒之謎、讓民衆瞭解蝙蝠、病毒與人的關係,日前舉辦蝙蝠問卷調查活動,併發布「萬毒之王?蝙蝠只是疫情下的代罪羔羊」資料,黃金蝙蝠館配合蝙蝠感恩月活動,呼籲民衆廣爲參與,一起爲蝙蝠發聲。

中研院資料指示,我國目前有38種蝙蝠,吃昆蟲蜘蛛、果實爲主,臺灣沒有吸血蝙蝠。近數十年來,出現許多的新興傳染病,例如 SARS、愛滋病、伊波拉及這次的新冠肺炎,源頭都被認爲來自野生動物

資料顯示,蝙蝠相較其他哺乳動物,並未帶有更多人畜共通病毒或其他病毒,此外,臺灣蝙蝠從未發現過帶有任何致命病毒。蝙蝠其實很安全,歷史上由動物引起的大瘟疫都與蝙蝠無關。

黃金蝙蝠館負責人張恆嘉表示,食蟲性蝙蝠每晚可吃掉近千隻昆蟲,對農業蟲害控制有很大的作用,還能爲植物受粉、傳播種子,若民衆因恐懼而傷害蝙蝠,恐將破壞生態平衡。

張恆嘉說雲林縣內的黃金蝙蝠數量年年減少,除了大環境因素,民衆驅趕甚至傷害蝙蝠,也可能是蝙蝠日益消失原因,呼籲大家不要因錯誤觀念而傷害蝙蝠,以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