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主法今滿5週年 簽署率僅1%...民團:人手不足、誘因低

民團指出病主法預立醫療決定書籤署效率不彰,截至今天比率未達1%,主因是門診量能不足,醫師投入意願低;圖爲民衆在預立醫療諮商門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本報資料照片

亞洲首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主法」今天施行滿5週年。該法保障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決定臨終時願意、不願意接受哪些醫療處置。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表示,簽署效率不彰,截至今天比率未達1%,主因是門診量能不足,醫師投入意願低。

民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可保障自身在面臨五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守護告別時刻的生命品質與尊嚴。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組長邱宇晨說,截至去年底,預立醫療決定總簽署人數爲6萬8千人,去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萬4千多人,與去年相比,簽署數量增加1萬2千餘人;然而,臺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爲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總簽署量佔1960萬成年者的比率未達1%,仍有極大努力空間。

邱宇晨表示,去年因疫情解封,民衆涌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門診量能不足的問題浮上臺面。中心接獲不少民衆反映,做完ACP對病主法概念理解仍有限,甚至無法區分病主法與安寧緩和條例的差別,則顯示ACP品質方面也出現疑慮,恐讓民衆面臨最後一哩路時仍不知所措。

預立醫療諮商量能不足主因是人力有限。邱宇晨表示,預立醫療諮商須由一名醫師、一名護理師與一名心理師或社工師共3人進行,其中醫師多由腫瘤科、安寧緩和科等專科醫師兼任,經專業訓練後,即可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不過,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時間長、相同時間能處理的病人少,連帶影響健保點數收入。一般門診每名病患問診時間僅需數分鐘,但預立醫療諮商門診一般家庭就需花費1至2小時,若遇弱勢民衆如失智症等家庭,則花費時間更長,因CP值(性價比)較低,醫師投入醫院不高。

過去病人接受預立醫療諮商必須自費3000元,衛福部健保署預計今年將費用納入健保,形同全民免費。邱宇晨表示,中心樂見政府單位有機會開放更多免諮商費,但降低門檻時必須注重相關配套,別因量能提升,忽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品質。

邱宇晨說,衛福部轄下的器捐病主中心雖設有獎勵計劃,希望提升醫院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誘因,但醫院必須撰寫報告才能申請,且門診數有一定限制。對量能已經有限的醫院或預立醫療諮商團隊來說,根本無暇分神處理繁複的申請流程,「誘因是有,但不多。」有在東部開設預立醫療諮商門診的醫師反映,有時連參與門診的社工師都找不到人手,若還要提交報告,是行政作業上很大的負擔。

邱宇晨表示,獎勵計劃立意良善,建議政府能放寬申請條件,讓更多團隊簡便申請,並針對醫院訂出基本門診數量要求,同時設置達標獎勵,「讓醫院對布建預立醫療諮商門診更有動力,需要相關單位推一把。」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