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感的2025 北藝嚴選大開劇場可能性

《共和國》在劇場中打造了一個臨時的自治國家,觀衆可以自由參與其中。(©Andrej Vasilenko/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新年初始,2025年被預告着變動的一年,藝術作品可以如何爲變動與創新揭示可能性?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今年除了兒童藝術節、臺北藝術節、臺北藝術節等既有節目,首次推出「北藝嚴選」系列,包括德國藝術家郭貝爾、法國編舞家夏瑪茲、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等世界頂尖藝術家作品也將在臺,並有多檔節目將首次展現北藝中心劇場的獨特性。

郭貝爾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以一次世界大戰爲背景,加上捷克作家奧熱尼克著作《20世紀極簡歐洲史》、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的反歌劇觀念、歐洲新聞臺節目「不予置評」爲靈感,在舞臺上看似混亂的場景和20世紀的大小事件中,交給觀衆自行腦補和設定情節。北藝中心大劇院也將爲此作品首度將大劇院舞臺全面展開,屆時可見深達50公尺的壯觀舞臺。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新任總監夏瑪茲的《自由大教堂》,2023年在德國內維吉斯的聖瑪麗大教堂首演,爲了在臺北重現空間內身體與聲音的巨大壓迫性存在,夏瑪茲決定將觀衆移動到大劇院舞臺上,特別搭建具十字架意象的環形觀衆席,觀衆可近距離感受舞者的呢喃、禱告、咒罵等細微動作及羣舞震撼。

去年北美館展出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個展引起高度關注,其中他的劇場作品《女先知》融合音樂、動畫與裝置藝術,以希臘神話中女先知希比爾的故事爲靈感,在AI時代思考人類對未知的渴望與恐懼。

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聯手立陶宛國家劇院的《共和國》,將首度打開北藝中心超級大劇院,嘗試打造一個充滿實驗性的烏托邦國度。在6小時的沉浸式體驗中,觀衆像是入籍新國度後,可任意穿梭於結合了展覽、表演、裝置藝術的舞池、廚房、酒吧、桑拿房等場景,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國度。

此外,「北藝嚴選」中唯一的臺灣作品,由鴻鴻與黑眼睛跨劇團創作的《末日前的冬之旅》重新編創舒伯特的經典歌曲《冬之旅》,既是對經典致敬,亦是反思當代,試圖探討人類在面對末日危機時的內心世界,除了古典原版,另有由歌手林理惠與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編曲,鄭順聰轉譯的臺語爵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