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工地流汗又流血 建案鷹架改革大動作
工地意外頻傳,施工人員自鷹架墜落或鷹架倒崩導至死亡的職災比例竟高達13%。勞委會發現,意外罹難比例高,是因爲營造業者使用不合格的鷹架,因此規範自明年元月起,推動施工架符合國家標準制。但營造業者擔心,百億鷹架恐淪爲廢鐵,近百家業者串連要到立法院抗議。
勞委會表示,早在民國71年即已訂定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但30年以來,大多數的工地仍使用不合格的鷹架。經統計,勞工自施工架墜落或施工架倒崩塌以致於意外頻傳,爲造成營造業職業災害的主要原因,勞工使用施工架作業死亡職災比例更高達13%,100年7月15日臺中金典酒店工程外部施工架倒塌就是最好證例。 不讓工地工人流汗還得流血,勞委會於101年6月26日邀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共工程委員會及檢查機構等研議後,通知要求自明年元月1日起,包括預算超過20億元公共工程、高度超過50米建案的工程,需符合CNS4750施工架規定,原舊鷹架不得再使用。
不過,此舉卻引來臺灣施工架發展協會、臺北市建築鷹架工會等數十名業者於架上綁白布條「千億謀生資產變廢鐵」,聲稱勞委會宣佈時限太短,導至業者極大損失,因此將串連全國業者至立法院陳情。
勞委會表示,統計高度在50米建案每年僅有170個工地,佔年度核發建照數僅0.57%,逾20億元公共工程每年僅有14個工地,而且其中大部分爲隧道、港灣及橋樑等少量使用施工架之工程,業者所稱之「政策反覆業者走投無路」、「千億謀生資產變廢鐵」,並非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