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守護巖和絕美日出!基隆「阿拉寶灣」2個罕爲人知秘密

▲阿拉寶灣終於在前年解封,讓民衆一親芳澤。(圖/記者彭懷玉攝,以下皆同)

記者彭懷玉/基隆報導攝影

7年之前,基隆「阿拉寶灣」是尚未解禁的寶地,神秘氣息終於在前年解封,讓民衆一親芳澤,但不少人好奇,「阿拉寶灣」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此,《ETtoday新聞雲》特別詢問島工,才知道原來是關於阿美族來基隆打拼的故事

▲阿拉寶灣(Alapawan)原是在臺東縣東河泰源村的一個小部落,是阿美族語「彎來彎去」的意思。

島工表示,阿拉寶灣(Alapawan)原是在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的一個小部落,意思是彎來彎去,在50年代,阿美族族人來到基隆討生活,族裡的頭目就告戒離開家鄉年輕人說,出到外地以後即使外面環境再漂亮也不要迷失,別忘了自己的故鄉,要時時想起自己是阿美族人,阿拉寶灣是阿美族語,他的灣字要念成四聲萬字音寓意十分特別。

▲剛從岸上回來的海女阿嬤高齡80多歲,笑笑地說「今天狀況不好,這天氣估計明天就要下大雨了。」

另外,阿拉寶灣還有一個罕爲人知秘密,除了日本韓國之外,阿拉寶灣內也有「海女阿嬤」採集石花菜海菜,採訪當日,巧遇剛從岸上回來的海女阿嬤,高齡80多歲的她笑臉迎人,直說「今天狀況不好,這天氣估計明天就要下大雨了。」島工說,這位阿嬤還擅長幫人驅邪,也常常熱情幫大夥兒煮大鍋菜,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阿拉寶灣日出曾被美國中文網選爲「全球21個最美日出觀測點」,拍攝位置就在導覽盡頭的涼亭。(圖/和平島公園提供)

實際上,以無裝備潛水方式,採集海中水產維生的海女文化也出現在臺灣,以石花菜爲大宗的採集活動在100多年前就有紀錄,由琉球的海女傳遞而來,像是潛水、採集技術漁撈技巧等,尤其臺灣北部至東北角海岸地形多樣,包含巖岸礫灘珊瑚礁和各種灣岬、海蝕地形,且中國沿岸流與黑潮洋流在此匯合,使得大型藻類繁盛,部分居民日治時期就以採集自用與加工藻類產品銷售貼補家用。除了北海岸、基隆、東北角海岸之外,東海岸宜蘭花蓮澎湖縣七美等地也都有海女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