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獲利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 顧立雄幫壽險公司說出的大實話
文/高富美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公開呼籲金融業、尤其是壽險公司,今年少發現金股利。話音剛落,就被衆多小股東譙翻。但事實是,並非顧立雄不讓壽險業發現金股利,而是不少壽險業者,今年根本發不出現金股利來!
去年第4季股債雙殺 侵蝕壽險業配發股利
2018年市場前6大壽險公司(國泰、南山、富邦、中壽、臺壽、新光)少則獲利50億元、多則賺逾300億元,憑什麼今年卻連現金股利都發不出來?
壽險公司帳面上有高獲利卻配不出現金,與壽險公司投資部位未實現虧損有關。2018年第4季不僅股債雙殺,在臺美利差擴大下,壽險業慣用的CS(換匯交易)和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避險成本一路飆上3.5%,相較於兩年前的避險成本只有0.3%,一家壽險公司財務長形容,「從2008年以來,沒有這麼慘的第4季」。
也就是說,去年第4季,匯率、利率、股票「3輸」,一口氣吃光在前3季賺飽飽的壽險公司獲利;而且因爲避險成本太高,金管會公佈全部壽險市場去年「淨匯損」高達2309億元,這筆帳須如實反映在損益表中。同時間,美股、臺股下挫,再加上美債殖利率勁揚,債券價格慘跌;壽險業手中股債標的,若被迫實現(出售),幾乎無獲利可言。若不實現,巨幅的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失」將嚴重侵蝕淨值。
根據金管會統計,2018年12月全體壽險業淨值爲1兆901億元,較2017年12月的1兆3638億元,大減2737億元、減幅高達20.1%。金融海嘯時,壽險公司淨值平均跌幅約4成,但去年一口氣就跌掉兩成。
更不用說,去年初因爲接軌IFRS 9號國際會計準則,全體壽險業纔剛「進補」逾1800億元淨值,但隨着未實現損失擴大,卻早已全都去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