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得到獨立客觀投資建議 理財顧問說的大部分是廣告
作者:《紐約時報》最受歡迎財經部落格作者 卡爾.理查茲(Carl Richards)摘自:《散戶的獲利準則:投資致富的正確方式,大多數人不採用,這反而是你的機會(加贈新手必讀、老手適用的2018臺股操作實戰手冊)》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要累積自己的財富,有的人會找上理財顧問,但專業理專難尋,就算找到了,自己還是要做足功課,才能知道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投資。(圖/記者賴亭羽攝)
精選書摘
理財顧問永遠爲你的利益着想?這樣想或許使你心安,但絕對不是事實。像馬多夫那種徹底的騙子是罕見的例外,但大部分的理財顧問還是靠幫助顧客來賺錢維生。問題是,有時候雙方會產生利益衝突。這其實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知道有這種衝突存在就好。
常有人要我列出一張檢查清單,來幫助他們挑選理財顧問。他們想像中的檢查清單,通常會先問理財顧問如何收費(例如抽佣金),覺得這樣就能知道,理財顧問會不會推薦不適合你、但會讓他/她賺滿荷包的金融商品。
我的看法是這樣:只要是付錢買顧問的建議,都很難不產生利益衝突。律師、會計師、理財顧問、汽車保養廠的工人……都會遇到,自己跟顧客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至少短時間不一致的情況。
你的工作就是找出那些衝突,在做決定時謹記在心。你不妨這麼想:當你走進一家豐田(TOYOTA)汽車經銷商,總不會期待裡面的業務員告訴你,本田(HONDA)汽車的性能更優吧?你會希望他們誠實,但也知道他們會努力賣你豐田的車──而你要據此做出決定。
當你和理財顧問接洽時,知道他/她怎麼收費確實有幫助。通常有三種基本模式:按諮詢的鐘點收費、以資產的一定比率作爲服務費,或是靠賣產品賺取佣金。許多理財顧問會融合兩、三種模式,也有人只收服務費,或是主要靠着佣金過日子。
哪一種模式最好,其實衆說紛紜,答案要視你的狀況而定──你需要怎樣的建議、有多少預算等。雖然以佣金爲主的模式最可能出現利益衝突,但沒有一種模式可以徹底排除利益衝突。顧客若是決定用存款來支付貸款,可能是正確做法,但也會造成以賺取服務費爲主的理財顧問減少收入,這裡面就可能有利益衝突。
真正能區分理財顧問良窳的,是誠實與否。他們是否對利益衝突打開天窗說亮話?是否正直的處理衝突?
的確,判斷一個理財顧問正直與否沒那麼容易。建立信賴要花時間,而且在早期階段,你必須做足功課並花很多時間,確定你真的瞭解顧問給的建議。但隨着時間過去,你會越做越順手。
你們雙方應該是夥伴關係,如果你要找理財顧問,要記住這幾個要點:首先,理財顧問會把他的利益,擺在你的利益之前。這是他們最根本的目的。金融業者有義務將股東的獲利極大化,卻沒必要跟顧客分享獲利。當然不是每家公司都這樣,但如果奢望櫃檯另一端的人,有責任把你的利益擺在公司之前,那就太天真了。
其次,理財顧問提供資訊,而你要不厭其煩的發問。你的工作就是看資料和發問,直到你瞭解你們討論的內容,並覺得可以做決定爲止。你不能用「隨便」來回答,「你認爲,我們應該爲你的投資組合做些什麼?」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告訴我,你有什麼想法,然後我會問你大約65個問題。」
第三,這個行業有很多廣告,而你以爲得到的是獨立客觀的投資建議,但其實大部分都不是。給我們理財建議的人,他們的利益通常和我們有直接衝突。但這不要緊,只要我們心知肚明就好。畢竟,推銷商品並不犯法。
第四,沒有人強迫你買。一直追問,直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爲止。唯有到這個時候,你纔可以採取行動。
怎麼存錢,會變有錢?
幾年前,亞馬遜網站(Amazon.com)推出一個叫做Amazon Prime的超值運費方案,只要支付一筆便宜的會費,顧客就可享受免費的兩天到貨服務。《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稱讚:「Amazon Prime可能是最高竿、也最有效的顧客忠誠方案,就算不是所有零售業中的佼佼者,也是電子商務中最高竿的。」這個方案讓偶爾才消費的顧客產生改變,「他們狼吞虎嚥的血拚,享受下單後兩天內,就能收到貨的滿足感,從此對亞馬遜上了癮。」我一直記得那幾個字:「狼吞虎嚥的血拚」。
前不久,我在《新聞週刊》讀到一篇文章,說美國人又開始了「不管買不買得起都要買」的消費方式。不過才兩年前,媒體還宣稱這個世代因爲經歷過金融海嘯,改變了消費習慣與觀念。但證據顯示,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已經忘了,當初那種被逼到懸崖邊緣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積習難改」,這句話用來形容花錢習慣更是再貼切不過。花錢的習慣真的非常難改。我很驚訝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美國消費者」這個詞,好像我們的身分無法停留在單純的公民,還要做消費者。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逛街血拚令人心情愉快、花錢是塑造身分地位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甚至被告知──有如愛國主義般,我們必須多花錢,經濟纔會向前邁進。
我個人認爲,如果我們花錢更小心,經濟會更好,你和家人也會更好。在上個世紀的1960年代,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展開一場爲期10年的研究,探討我們延遲享受的能力。他們發現,不立刻向慾望屈服、知道怎樣延遲滿足的人,比其他人更加成功。
你可能會反對,說要設立預算很討厭。但你必須承認,成功令人愉快。所以你該怎樣儘量把錢留在錢包裡?
◎試試看強制暫停模式。買東西之前先暫停,把那個商品列入清單,放個3天再回頭看看。很神奇的是,當初覺得非買不可的東西,3天之後就很難再引起你的興趣。我發現我買書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剛加入Amazon Prime的會員時,很快就發現自己多了一大堆從來沒翻開過的書。現在我利用亞馬遜的「希望購買清單」或「購物車」,把東西先擱着。我的「希望購買清單」裡,有一長串始終沒有下單的書籍,而這個世界依然在運轉。
◎持續幾周的「購物禁食」。嘗試除了必需品,你能忍受多久不花錢。這個點子,最初源自我要在Quicken(個人理財工具)輸入每一筆消費。我受夠了手動輸入那麼多筆消費資料,於是儘量減少購物次數。這方法有點瘋狂,但很有趣。試試看你在30天內,消費次數可以降到多少筆。若是使用信用卡或金融卡,就看每月帳單或交易明細可以縮短多少。
◎追蹤你的開銷。一定要做!我知道這個建議,你已經聽到耳朵長繭了,但你一定要衡量並追蹤你的支出(可以利用Quicken或Mint這類軟體)。任何事情只要經過衡量,幾乎都會有所改善。
◎爲你的人生目標標上價格。你知道送一個小孩上大學要花多少錢嗎?這件事對你而言有多重要?是不是比今天買電漿電視更重要呢?
◎把稅款納入考量。如果政府向你抽的稅,佔你所得的30%,你必須賺到300美元,才能淨得200美元。查清楚你的總體稅率,每次買東西前就算一下。一旦知道你必須賺300美元,才能付200美元的晚餐,你花錢可能就會比較謹慎。
◎想像你把這筆錢拿去投資,而不是拿去花,可以獲得什麼?假設你週末去滑雪,花了600美元,而你的稅前所得必須有900美元,才能支付這趟旅行。如果你把那900美元放進退休金帳戶呢?不必放棄滑雪──千萬不要!但或許偶爾減少一次旅行,就更能累積退休金。
這些概念都很簡單,但是需要紀律。簡單,但不容易做到。
★本文經大是文化授權,摘自《散戶的獲利準則:投資致富的正確方式,大多數人不採用,這反而是你的機會(加贈新手必讀、老手適用的2018臺股操作實戰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