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吹上天,如今卻跌落神壇的4個國產運動鞋,看誰還在亂跟風?
«——【·前言·】——»
回力、德爾惠、喜得龍、貴人鳥,往昔作爲國民心頭驕傲,承載着 80 後、90 後的青春,可時過境遷,如今卻漸成過眼雲煙,在歲月裡褪去熱度,只剩滿當當回憶,凝於那一雙雙舊鞋之上。
它們曾站在國潮的風口浪尖,享受着萬衆追捧的榮耀,而盛極必衰,如今它們有的苟延殘喘,有的則徹底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於此情形背後,到底暗含怎樣的商業思維與經營策略?它們的興衰,又能給今天的國產品牌帶來哪些啓示?
曾經的輝煌
回溯至上世紀中葉,彼時國家剛歷經風雨,處處百廢待舉、亟待重振,而這般局面恰成國產老牌萌發新芽的沃壤,回力鞋便在那浪潮中一馬當先,堪稱時代先鋒。
565型籃球鞋的誕生,以及成爲國家隊指定用鞋,讓回力一躍成爲國民品牌,紅白配色,簡潔大方,幾乎人手一雙,成爲了那個時代獨特的時尚符號。
進入21世紀,娛樂產業蓬勃發展,明星代言成爲品牌營銷的重要手段,德爾惠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以“更勝一籌的策略”簽下天王周杰倫,十年長約,成就了一段品牌與明星的經典合作。
曾幾何時,“德爾惠,On My Way”這句廣告語,如同跳動的音符,藉着周杰倫音樂的東風,傳遍街頭巷尾,與此同時,德爾惠線下門店如雨後春筍,一路瘋長至 4000 多家,彼時其在市場上可謂炙手可熱。
同一時期,喜得龍則選擇了一條更爲激進的道路,憑藉郭富城的代言,喜得龍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並大膽進軍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成爲首家上市的中國運動消費類品牌。
這無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彰顯了喜得龍的雄心壯志,也爲國產品牌走向國際市場樹立了榜樣。
貴人鳥當年能一路崛起、嶄露頭角,明星代言與精妙營銷策略可是兩大 “法寶”,劉德華、張柏芝這樣的頂流站臺,賦予品牌超強吸睛力,加上《快樂男聲》等熱門綜藝的贊助,讓貴人鳥迅速家喻戶曉。
“貴人鳥,無人可擋”的廣告語,更是喊出了品牌的自信和雄心,創始人林天福也因此一度成爲泉州首富,貴人鳥的市值甚至超越了當時的李寧和361°,一時風光無限。
衰落的軌跡
這四大品牌,曾憑精準捕捉時代契機、運作精妙營銷,一路登頂、榮耀加身,只是命運弄人,“成” 之關鍵,後來竟成 “敗” 之根源,輝煌不再。
市場風向陡然一轉,消費者需求邁向高階,往昔助力回力、德爾惠等品牌騰飛的優勢,仿若 “甜蜜陷阱”,轉瞬化作拖垮它們的沉重負累,致其漸入衰落泥沼。
當 “國潮” 浪潮澎湃涌起,回力眼疾手快,乘上東風再度闖入大衆眼簾,可後續一味倚仗情懷牌,在產品質量提升與創新設計上不作爲,久而久之,口碑 “大廈” 轟然坍塌。
網友對回力產品質量的吐槽、對抄襲設計的質疑,以及“賣慘式”的公關操作,都讓消費者對其好感度大打折扣,曾經的“國潮之光”,如今卻面臨着“情懷破滅”的危機。
德爾惠的衰落,則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周杰倫的代言,爲德爾惠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市場份額,但創始人丁明亮的突然離世,打亂了品牌發展的節奏。
管理層的變動、資金鍊的斷裂,讓德爾惠陷入困境,最終走向衰落,這說明,即使擁有再強大的代言人,如果沒有穩健的內部管理和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品牌也很難長久立足。
喜得龍的案例,則充分體現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的道理,過快的擴張速度,導致管理混亂、產品質量下降,最終被市場淘汰。
市場競爭仿若戰場廝殺,殘酷激烈,先發優勢頂多算起跑領先,若無強勁供應鏈把控、缺乏產品創新驅動,遲早被後來者趕超,競爭力不保,淪爲 “陪跑”。
貴人鳥折戟沉沙,癥結出在多元化戰略跑偏,創始人林天福心懷 “全能體育” 宏願,領着企業四面出擊、跨界涉足諸多領域,沒承想步子邁得太大,顧此失彼,自家核心主業反倒日漸式微,沒了往昔風光。
資源的分散,導致主業不精,副業不強,最終拖垮了整個品牌,這警示我們,多元化發展並非萬能藥,企業必須專注於核心業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內外夾擊
除了品牌自身戰略的失誤之外,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導致這些品牌衰落的重要因素。
耐克與阿迪達斯攜國際大牌之勢洶洶闖入,憑頂尖科技、潮流設計,穩穩紮根高端市場,盡享風光,而李寧、安踏等新興國產品牌的崛起,則擠壓了中低端市場的份額。
內憂外患之下,這些老牌國貨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與此同時,電商的興起,也對傳統零售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
消費風向大變,大衆購物偏好從線下轉移,實體店運營由此陷入泥沼,房租、人力等成本似雪球越滾越大,而線上渠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些老牌國貨未能及時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最終被時代所淘汰。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需求也在不斷升級,過去,消費者可能更注重品牌的名氣和價格,而如今,他們更加關注產品的質量、設計和穿着體驗。
老牌國貨陣營裡,不少企業在產品創新上仿若 “鐵公雞”,跟不上消費者需求 “進化” 步伐,如今消費者盼着新鮮、優質、多元的好物,老國貨卻原地踏步,競爭力自是江河日下,慢慢被市場遺忘。
雖然這四個品牌都走向了衰落,但它們的衰落軌跡卻各有不同,回力的問題在於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的脫節。
把 “國潮” 標籤當成攬客 “金字招牌”,一味依賴,卻在產品質量把關上敷衍了事、漏洞百出,消費者滿心期許高品質國貨登場,等來的卻是貨不對板,最終導致消費者對其失去信任。
德爾惠的衰落則主要源於管理層面的問題,創始人離世後,公司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導致戰略方向迷失,最終走向衰落。
喜得龍的教訓在於盲目擴張,忽視了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最終資金鍊斷裂,被市場淘汰,而貴人鳥則敗在了多元化戰略的失誤上,分散了資源,削弱了核心競爭力。
回力、德爾惠等一衆案例,恰似醒目警示燈,直白昭示品牌征途不存在萬能 “保險箱” 式的成功路數,企業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環境,制定合適的戰略,並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企業若想在硝煙瀰漫的市場戰場中穩佔鰲頭、長盛不衰,強化內部管控可謂關鍵一招,還得提升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結語
在如今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中國品牌需要回歸理性,避免盲目跟風和炒作,專注於產品質量和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打造長青品牌,需要企業家們具備長遠的眼光和戰略思維,堅持以消費者爲中心,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回力、德爾惠、喜得龍、貴人鳥的興衰史,是一部中國品牌發展的縮影,它們曾經的輝煌,證明了中國品牌的潛力,而它們的衰落,則警示我們,品牌發展之路並非坦途,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反思和進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