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Clubhouse實驗15分鐘就關!作家開房「想像是臺巨大計程車」
▲Clubhouse快速竄紅,有人擁戴也有人排斥,李明璁認爲不必太快已舊有方式思考獲利,也不用太快反對。(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語音社羣平臺Clubhouse快速竄紅,整個春節大小網紅、名人、素人「房間開不停」,有人上癮,也有人開始排斥。社會學家李明璁說,此刻只用舊的邏輯去批評或反對,都太可惜,昨(16)日他進行一場沒人做過的實驗「假裝這房間是一輛超大的計程車」,讓世界各地不同時空的人同時跳進來,只有15分鐘路程的對話,從中找到自己使用這平臺最自在、不受制約、又能享受「一期一會」樂趣的方式。
李明璁提到,當一個新平臺快速火紅時,可以見到幾種典型反應,首先會是許多「擁抱者」熱情使用,呼朋引伴加入,讚頌它的優點,再加上Clubhouse透過人際網絡的散播、飢餓行銷,例如僅提供iOS系統用戶安裝、邀請碼制度等等,都是讓它爆紅的原因之一。
而人們會開始區分「新平臺」和「既有平臺」的差異,舊的思維與習慣,會迅速包覆新的平臺,激烈討論和嘗試Clubhouse還能做什麼、如何獲利、如何管理、是否可能產生濫用等問題,有人說它是互動版的Podcast,李明璁也認爲它甚至有部分像是早期計程車司機的無線電、廣播節目的Call in。
舊的情緒及需求,在新平臺上有了新的滿足,也開始有人以既有的方式轉譯Clubhouse,例如以「節目感」的方式來使用這個新平臺,而其中快速佔上風或有人氣的用戶,也跟既有平臺的模式有些類似。
不過很快出現第二種典型反應,就是站在擁抱者對立面的「抗拒者」,這些人認爲既有的平臺已經足夠,雖然Clubhouse多了即時的互動,但也容易產生喧譁感,不免難以聚焦、好好將一個議題說清楚,它的強項同時也成了弱項。很多人迷戀在喧譁裡,或是過度追求數字,也有人對於它排斥安卓用戶很反感。
李明璁坦承,自己兩種情緒都有,是擁抱者也是抗拒者,一開始像熱戀般頻繁使用這個新平臺,下一刻又發現它「實在很佔時間」,雖然形式上民主化,卻因無法留下紀錄和過度喧譁,缺乏累積感和沈靜感,而他自己十分在意這件事,便開始思考,如何讓新平臺的優點能有所發揮,能享有它帶來的益處,又不至於受到那些負面影響,才衍伸出15分鐘「計程車」這個想法。
▲社會學家李明璁分享使用Clubhouse心得。(圖/翻攝自李明璁臉書)
許多人在Clubhouse開房間動輒2、3小時,甚至更久,這是由於「進房間」的制度十分隨性且流動,很多時候用戶可能會在某個房間開了1個多小時之後,突然在第2個鐘頭加入,舉手發言,這時候主持人多半也會讓這名網友發言,便會產生「沒完沒了」的感覺,在時間的掌控上難度較高,更有不少用戶上癮,一天流連在不同房間好幾個鐘頭。
他提到,曾在春節前夕晚上10點半開了一個房間,邀請網友「一邊整理自己真實的房間,一邊在Clubhouse分享驚人的發現」,這是由於過去自己整理房間時,總會挖到一些「出土寶物」,當下就很想跟人分享。而那晚多達5、6百人來自不同地方,甚至不同時區,同時一起整理房間,想分享的人就可以舉手,也可以什麼都不講,默默地邊聽邊整理,藝人林予晞也在中途加入。
李明璁說,光是這件事在其他場域和平臺就辦不到,例如很少有實體活動在晚上10點半舉行,還能讓人中途加入,又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這麼多人一起「各自整理自己的實體房間」,又能一起參與討論或聆聽,目前只有Clubhouse能打破許多條件限制,創造強烈的「共在感」。
不過那次開房也耗費了大約3、4小時,他觀察也發現,不少房間有「節目感」之後,主持人就必須管理網友的發言時間和制度,也會有一定的拘束性。而他思考後也發現,雖然覺得很佔時間,但Clubhouse「從來沒叫你要沒完沒了」,才衍伸出了「計程車」的想法。
▲他用「計程車」的概念在Clubhouse上進行新的實驗。(示意圖/記者謝婷婷攝)
2月16日晚間7點35分,他完全沒做任何預告,直接在Clubhouse上開了一個「15分鐘限定的房間」,假裝是一輛「巨大的計程車」,可以讓世界各地不同時空的人同時跳進來,而他是司機,只有15分鐘的路程可以跟乘客對話,既陌生又親近,更貼近「一期一會」的感受。
在那15分鐘裡,從第1分鐘沒半個人,到後來有數百人進入,期間有5人舉手輪流發言,有3個人表示他們從來沒在別的房間發言過,這是第一次;而15分鐘一到,實驗準時結束。這場實驗,他既沒有截圖,也沒有錄音,因爲知道時間有限,人們發言過程既節制又有趣,充滿興奮感,還有許多想像空間,「乘客」也能感受電光火石瞬間的樂趣。
李明璁說,我們的生活也會有「一期一會」的偶遇,不過能夠跨越時空,甚至跨越種族、背景,在「房間」短暫的偶然相遇,確實在Clubhouse出現以前是前所未見。那15分鐘的一期一會理,甚至還有人在澳洲,雖身在南半球,卻有強烈的共感,雖然是短暫的相遇,當中的談話卻能在日後細細咀嚼。
而這臺「計程車」之後還會發動,不見得是15分鐘,也許是1小時,或是一段真實的移動路程,例如他在真實生活中開車,從A點到B點移動的過程開Clubhouse,邀請另一位主持人協助管理讓網友舉手發言,就不會有駕駛上的安全問題,而乘客也可能一邊搭車、一邊聆聽。
李明璁透過這樣的實驗,是爲了探索自己跟Clubhouse之間「最適切的關係」,強調不是批評「節目感」的使用方式不好,也不認爲那樣不對;純粹是發現自己不想太長時間使用它,也不想以過去的方式來用,更不是爲了在這裡做節目來累積忠實聽衆,也不在乎人數的多寡;而是就喜歡它的輕鬆、不預期、跨越時空、去中心化、自由感,又能共感。
面對現在太多人討論Clubhouse還能有什麼做法、怎麼獲利、怎麼獲得更多流量、怎樣的話題會引發更多人關注,一下子太快的熱衷使用,又或是太快的去下結論、批評,他認爲這些都太快了,「或許我們都可以沈澱一下」,去發揮想像力,去探索還有沒有別的用法;也鼓勵排斥的人可以放下成見,也許你排斥的不是新平臺,而是大家「舊的思維和使用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排斥Clubhouse擔心中資控制!社會學家:噤聲纔是「自斷手腳」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