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獵奇「瀕臨死亡聲音」也採集!無人演出聲響劇場 魔幻揭食安議題
▲兩廳院委託創作《蝕物鏈Outbreak》帶來無人演出的「聲音劇場」,透過聲音結合魔幻寫實的「沈浸式體驗」,揭開食安議題。(圖/記者林育綾攝)
在「視覺」當道的時代,很多人忽略了「聽覺」和平時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兩廳院委託創作《蝕物鏈Outbreak》帶來無人演出的「聲音劇場」,透過聲音結合魔幻寫實的手法,揭開食安議題。導演陳彥斌說「憑什麼人類可以決定他者的生死?」因此將人放進這場食物鏈當中,更採集各種獵奇聲音,如羊水胎盤、吃蜂巢、瀕臨死亡的聲響,與空總「臺灣聲響實驗室」技術合作,將在擁有49.4聲道的聲響實驗室展開20場限定沈浸式體驗。
▲▼作品由4個展場組成,其一能戴着耳機,在各個「證物」下聆聽採集而來的聲音。圖/記者林育綾攝)
「油魚」是一種商業價值低的魚種,食用過量對人體造成毒素,但常被不肖商人用於取代鱈魚、比目魚出售,引發食物中毒,節目題材來源便是從一則「油魚」所引發的中毒事件開始,透過各種聲音的表述,去討論政治、經濟、生態錯綜複雜的網絡關係事件,如食安控管以及商業價值與各方權力等議題。參加者將透過聽覺置身其中,聆聽不同視角切入的各自表述,如受害者、食物商、運售商、甚至是物種自身的觀點,展現出魔幻寫實的感官思考。
▲▼節目題材來源便是從一則「油魚」所引發的中毒事件開始,透過各種聲音的表述,去討論政治、經濟、生態錯綜複雜的網絡關係事件。(圖/兩廳院提供)
導演陳彥斌Fangas Nayaw表示,劇名《蝕物鏈Outbreak》,起於人類一直在決定其他生物的命運,作爲轉換或買賣價值,並把自己的價值放在其他人的身上,因此當一件事件爆發出來的時候,整個生態的影響將會是環環相扣的。
作品由4個展場組成,特別運用空總與法國龐畢度中心(IRCAM)合作的「聲響實驗室」,該實驗室引進最新技術Ambisonics 聲響科技和裝置,是一種擁有49.4聲道的頂級環繞聲響技術,聲音自四面八方而來,建構出截然不同的音場效果,「聲」歷其境,如同「聲音版的VR」。參加觀衆除了有「無光體驗空間」之外,也將化身爲接生、考古者,藉由相異的位置,接收到不同角色給予的訊息。
▲▼參加觀衆進入「無光體驗空間」,擁有49.4聲道的頂級環繞聲響技術,聲音自四面八方而來,宛如「聲音版的VR」。(圖/兩廳院提供)
陳彥斌,聲音擁有更強大召喚場景的能力,視覺容易讓人直接投以某種情懷,但聲音卻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呈現,去召喚不同聽者生命中的情感位置,在聲音的想像力中還有好多事值得去探索,這就是蝕物鏈的開始。如廚房、運送過程、購買的聲響等,用聽覺營造每個人腦內的畫面。
這次與空總「臺灣聲響實驗室」合作,有作曲陳家輝、工程師王新仁提供了聲音的各種恐怖想像力,如想像糞便進入水管的聲音、人體消化道的排氣聲響⋯等。因此也重新思考創作,「聲音」會是這次探索作品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終點展間有一隻活雞展示,由觀衆投下「最好笑的雞笑話」,作爲人類支配其他物種價值的諷刺展現,而在前一間展間所回答的問題,也會在此展間播放。(圖/兩廳院提供)
陳彥斌在製作、田調的過程中,蒐集到許多獵奇的音檔,例如吃蜂巢、折筷子、抽取衛生紙,甚至「瀕臨死亡」的聲音,都要歷經一至兩個小時的修整,整個過程相當費工,依據空間概念與特質,在聲音的音色與質地上也會有所不同,特別的是在Ambisonics環繞音響的展間裡,坐在不同的位置可聽見不同的敘事軸線,再依自己所聽見的敘事連結後面展間的體驗。
陳家輝擔任音樂設計表示,C-LAB聲響實驗室的設備,讓聲音可呈現包覆性的聽覺,3D環場可更接近真實的聽覺感受。而這次演員聲優陣容也相當華麗,如莫子儀、蔡佾玲、餘佩真、賀世芳,錄音時有令人驚豔的聲音表現。
陳彥斌還採集了如熊貓、螞蟻、頭髮、羊水內胎盤等獵奇的聲響,或如「斷筋骨」或「肉被切開的瞬間」等各種死亡之聲,他說「由於人類死亡後,聽覺是倒數第2個離開的感官,人類的聽覺在死前將被擴張,更爲敏銳,希望藉此作品召喚聽者的「非理性感官體驗」,並且去討論死亡的瞬間,去換位思考物種的滅亡,「不論聽到什麼,都能借此作品,反思自我存在於萬物中的位置」。
▲▼終點展間有一隻活雞展示,由觀衆投下「最好笑的雞笑話」,作爲人類支配其他物種價值的諷刺展現,而在前一間展間所回答的問題,也會在此展間播放。(圖/記者林育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