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仲》當執政困境變全民危機
蔡政府執政2年3個月餘,竟已丟失5個邦交國,府院黨上下不但不願面對錯誤的大陸政策和外交對抗思維,反而冀圖挾外自重,不惜以「零邦交」作爲拒絕「九二共識」的代價。民進黨將執政的困境轉化成臺灣的危機,不禁令人感慨,1000多年前,南宋四大詩人之一范成大《次韻代答劉文潛》詩中的名句:「一曲紅窗聲裡怨,如今分作兩愁城」。「坐困愁城」彷彿就是當前兩岸關係的寫照。
今年5月,在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邦交連續生變時,外交部長吳釗燮尚且向蔡總統表達願意承擔政治責任,但此次薩爾瓦多斷交,國安高層竟以「非戰之罪」一語帶過,甚至吹噓對薩國和中方建交的資訊和時間點「抓得很精準」。但實際情況是薩國斷交的時間點,連美國都被矇在鼓裡,蔡政府如此粉飾危機、推卸政策錯誤的責任,令人歎爲觀止。
更匪夷所思的是,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日前受訪時,被問及政府團隊是否討論過「零邦交」,他竟回答「我相信是有」,且「總統府不會預設可以忍受的邦交國數字底線」;對於蔡總統是否曾經想接受「九二共識」,黃重諺則回答「當然沒有」。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也表態指出,中國不必硬要臺灣接受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硬要臺灣接受,這樣兩岸關係變化就不可歸責於臺灣的政府。
依照上述府院的態度,意思就是說,不論是民調顯示蔡總統執政2週年,不滿意度已逼近7成、賴揆也破5成,或是過半數民衆要求政府改變兩岸政策,都無法動搖蔡政府的立場,甚至讓臺灣「零邦交」也在所不惜!蔡政府將斷交危機全部指向是「中國用極懸殊的銀彈攻勢以及國際壓力」,所以是非戰之罪。然而,早有外交部門的官員在蔡政府內部會議裡誠實指出,邦交會出現問題是「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結果,引來外交系統的人事大地震。
如今,我國僅有的17個邦交國全都籠罩在斷交的危機中,如同踩地雷,不知何時哪個會引爆。但蔡政府即使明知外交危機當頭,卻自我感覺良好地幻想,美國國會反中勢力擡頭,加上川普政府可能進一步和北京交惡,對岸如進一步奪我邦交,可能反逼出臺美關係的大躍進。
這可能嗎?不但美國自家後院的中南美洲,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已經超越美國;在太平洋島嶼,對岸不僅是區內最大貿易伙伴、最大金援國家,而且我方6個邦交國中,大陸是索羅門羣島最大貿易伙伴,是馬紹爾羣島與吐瓦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區域內美國影響力大減,反而吹起「海上絲綢之路」的熱風,我邦交國實際上已是朝不保夕。
過去,民進黨譏諷馬政府是「數字治國」、「自我感覺良好」,蔡總統在當選之夜也曾說過「數字是用來找施政問題,不是自我安慰」,但如今蔡總統、賴院長兩人都變身「數字控」,競相提出數據證明執政成績亮麗。但對於國家面臨急迫的外交困境,不僅提不出對策,態度更是輕忽且不負責任。
《戰國策》記載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樑獲知半路折返、急謁魏王,說有人想到南方楚國去,卻走往北的道路,這人不但不認錯,還誇口「馬跑得快」、「車伕好」、「帶的盤纏多」,堅持往北走。蔡政府對國際現勢和兩岸形勢的認知,不但和社會民意已「南轅北轍」,還堅持不肯改正,自己坐困愁城,卻拖全民下水。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