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臺灣代表處的風向球
臺灣請求更改駐美代表處名稱,由「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傳華府正認真考慮。(圖/翻攝自蔡英文總統推特)
繼立陶宛可能與我互設以臺灣爲名的代表處後,又有外媒再傳美國考慮將臺灣在美國的代表機構由「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多數臺灣人民對此事應是多表歡迎,至少比起「臺北」,「臺灣」二字的政治意義相對提高,多少也能讓臺灣人撫平自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的背叛感。
然而,象徵意義也就僅止於此,實質意義仍然不明,更別提爲何會在一個相對小型國家宣佈將與臺灣互設辦事處後,省略漸進式試探施壓的過程,由其他國家陸續出招,就直接鋪陳到美國親自下海要以臺灣爲名設立辦事處,背後因素恐怕不容樂觀。
藍營就此事,既有呼籲以中華民國爲名作爲首選的聲音,也有認爲美方有誠意挺臺就一次到位,直接正名爲「中華民國大使館」即與美國復交的看法。相信多數國人都能接受此觀點,但問題出在美國人的心態是否願意讓「中華民國」死灰復燃,還是美方只是依舊本着國家利益,單純拋出「臺灣代表處」的風向球,試圖在阿富汗垂頭喪氣的離開後,繼續利用臺灣問題施壓中國,順便挽回一點霸主顏面罷了。
比起「臺灣代表處」、「中華民國代表處」、「中華民國大使館」這些政治象徵意義的操弄,美國還不如直接拿出誠意,談談如何將臺美FTA列出時間表,又或者協助民進黨政府將高端疫苗推向世界,以及真正幫助臺灣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纔是真正在挺臺灣。
其他可能將臺灣推向中美衝突邊緣的危險動作大可不必,臺灣不能是中東那些命運悲慘的少年,被恐怖分子拿來當「人肉炸彈」使,美國人更不能把自己在中東被恐攻的傷痛複製在臺灣身上!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