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京:捐地後容積變少 衍生爭議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昨以「無妄之災」影射有官員索賄未成報復;威京集團表示,京華城申請容積率爭議卅多年,主因是法令欠缺、地方政府修法速度跟不上社會變化,導致企業成爲政治人物挾怨報復的犧牲品。

京華城球體建築是很多臺北人的記憶,民國九十年開幕,因不堪虧損,一○八年十一月卅日結束營業,商場改建商辦,由同集團中石化旗下鼎越開發以三七二億餘元標下。

沈慶京說,明明是當年市府公務員在都市計劃主要計劃公告上表述不清,要求京華城捐地百分之卅後,商三基準容積率依法應該是百分之五六○,文稿竟寫成百分之三九二,「捐地後反而容積變更少,豈有此理」,衍生爭議數十載。威京集團表示,北市所有商三建案基準容積率皆爲百分之五六○,京華城陳情,郝市府都不處理,當時有市府官員前來索賄,被斷然拒絕。

沈慶京還說,柯市府時代,京華城不斷向市長、市府、市議員陳情,過程中有位官員透過一名律師索賄,「我當然拒絕」,結果京華城再被接連報復。雖之後監察院糾正臺北市政府,認爲應回覆京華城的基準容積率爲百分之五六○,但這位官員仍「刻意交代」將保障的允建樓地板面積刪除。「容積成爲政治人物報復手段,將京華城污名化造成寒蟬效應,以後官府有錯,老百姓和企業敢陳情嗎?」沈慶京強調,柯市府哪有給京華城特權,是北市府不依法令行事,刁難京華城容積既有權益。

威京集團說,京華城再開發是改建案、都市計劃案,不是都更案,內政部早在十多年前就要求各縣市要訂定法令「非都更獎勵容積以法定容積百分之廿爲限」,但北市府沒訂法令規範,京華城只能照北市原則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