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名班主任”譚玲:桃李不言 靜待花開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張貴付 郴州報道

個子高挑,皮膚白皙,話語輕柔,溫婉文靜,是很多人對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學城東分校副校長譚玲的第一印象。但熟悉她的教師評價,別看譚玲外表文靜,她幹起工作來,吃得苦,霸得蠻,有着湘妹子的執着和堅毅。

勇挑重任勤耕耘

譚玲,1990年步入講壇。32年來,教過語文、數學、科學等七門課程,對於學校的工作安排,她總樂呵呵地說:“我是學校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2018年9月,年近五旬的譚玲主動申請到棲鳳渡學校支教,擔任班主任。任教四年級科學。她把郴州市一完小先進的班級管理、教育經驗和優質的教學資源,毫無保留地引進到支教學校,班級面貌煥然一新,學生自信心大增,學習興趣高漲,教學成績突飛猛進。2019年上期學校科學成績躍居全區榜首。她因此獲得甦仙區“優秀教師”、棲鳳渡鎮“優秀支教教師”、學校“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學質量獎”等榮譽。

剛結束兩年支教工作,譚玲就接到了校領導的電話:“329班是個老大難,先後換了幾位老師,一直沒什麼起色,你有豐富的經驗,你來試試。”可就是這個燙手山芋到了譚玲手裡,僅用半個學期就改頭換面,科學成績逆襲爲年級第一。

2021年下期,因工作需要譚玲調入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學城東分校,分管教學工作。城東新區是郴州市實施“南延東進”的主戰場,爲緩解新區教育壓力,2021年下期學校承擔了化解周邊學校大班額的任務。這些轉來的學生多爲學困生,且患有“手足口病”,即手多、腳多、嘴多。不僅成績落後,而且行爲習慣令人堪憂。入學摸底,五年級共39人就有25人不及格。譚玲立即召開會議,集思廣益,制定培優輔差計劃,並親自跟班輔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2022年上期全區教學質量抽測中,五年級由原來的第27名前進到第15名。譚玲排除萬難,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愛流涓涓育新苗

同事們都很驚異:“譚老師,你究竟有什麼秘訣,讓這羣小子愛上學習的?”

“秘訣就是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爲他們提供屬於自己的舞臺,讓他們站在舞臺中央,閃閃發光。”譚玲說。

學生顏福俊一直存在“學不好、不想學”的思想。有次家訪,譚玲等了很久纔看到他滿身大汗地跑回家。“一讀書就腦殼痛,只喜歡打籃球,不到天黑不回家。”爸爸無奈地搖着頭。

“好啊,這學期學校要舉行籃球賽,你來當隊長,爲班級爭光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我嗎?”原以爲會挨批評,顏福俊內心忐忑,將信將疑。“放心,老師會全力支持你的。”在備戰過程中,譚玲不時給他打氣,還特意請籃球教練給他指導球技。最終取得了年級第二名的好成績,顏福俊當選年級最佳球員。在接下來的學校秋季運動會上,顏福俊和同學們制定訓練計劃,挑選隊員,組織訓練,包攬了年級4項集體項目第一名,拿下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些比賽一下子點燃了顏福俊積極向上的願望,他給自己定下了考上蘇仙中學去打籃球的目標。針對學習基礎知識薄弱,譚玲親自輔導,督促跟蹤,檢查過關,最終顏福俊如願考上了蘇仙中學,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從小我就不讓人省心,很少有人發現我的優點,甚至連我都認爲自己一無是處。直到遇到了譚老師,是她的鼓勵和期望,給了我信心和勇氣,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顏福俊說。

肩負責任鑄師魂

家長們欣喜的是高分,而譚玲認爲:“教育,除了教,關鍵在育。智育德育就像人的兩條腿,哪條腿短了都是瘸子。要想行穩致遠,就得智育德育齊步走。”

小學生年齡小,自覺性差,如何將“時時要人管”,變成學生的自覺自願呢?譚玲想到把當下最時興的“積分兌換”引進班級管理。只要學習小組成員在某方面表現突出,如學習認真、作業工整、勞動積極、做了好人好事等值得肯定的表現,就能爲小組獲得相應積分獎勵;同樣,如果某一成員犯錯了,就要從小組獲得的積分里扣除。另外積分累積到一定的數值,小組還能收穫到意外的驚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積分兌換”活動一經開展,就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小組間你追我趕,奮勇爭先。此項活動不僅大大提升了團隊集體榮譽感,而且積極進取,互幫互助,團結向上的班風自然得以形成。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優秀的學生。”爲進一步激發學生向上向善向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幸福感,譚玲又想到:何不利用放學前15分鐘開設“誇誇你”活動,通過學生間互誇或自誇,把當天做的好的地方說出來,爲小組賺取積分。特別是對問題學生,引導大家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同時鼓勵問題學生自己說出一些不爲衆人所知的“幕後故事”。

尊重帶來了價值,賞識創造奇蹟。在“積分兌換”和“誇誇你”這種特殊方式的激勵下,學生的行爲習慣越來越好,慢慢地,學生的成績提上去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就連“刺頭王”李勝凱都自豪地說:“真沒想到,我身上竟然還有這麼多優點,以後想幹壞事都不好意思了。”

棲鳳渡學校副校長張紅霞說:“自從班級開展“積分兌換”和“誇誇你”活動以來,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自覺性大大提高,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爲現在的我要學。”

癡心一片終不悔,只爲桃李競相開。32年深耕細作,譚玲用“細心”牢牢捕獲學生們的“學心”。用“暖心”喚醒了學生們向上向善向美的勇氣與力量,以內生的學習動力引領學生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