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捐的“未來號”天橋,在30公里外的村子重生

,讓很多朋友在評論區裡繼續補充。

萬年場的川軍雕塑,挪到了人民公園;通惠門的十二橋烈士紀念碑,搬到了文化公園;交大路的五丁開山,移到了鳳凰山音樂公園外的北星大道旁。

很少有人提到上世紀80年代由57萬成都市民和青少年捐錢修建的“未來號”天橋及上面的雕塑。大家都清楚,因不能適應騾馬市交通的發展,2003年“未來號”天橋便被拆除。

圖源:成都市志

很多時候,具有公共性質的建築的消失,某種程度上帶來的也是一段青春和記憶的逐漸淡去。幾年後,作家桑格格在《小時候》一書中,還對此有所念及。

成都市要在騾馬市十字路口建一座天橋,讓我們全市中小學生都來捐款,每人五毛!——十棵大頭菜!而且隨便咋個都賴不脫,我只有交了,因爲這座橋將要被命名爲“未來號”天橋,哪個喊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吶!

後來,橋修好了,我每次從這座橋上過,都要對身邊的人說:“看!這座橋我是捐了款的!起碼有根鐵欄杆是用我的錢買的!這根或者那根!”

後來長大了,回成都,從後子門走到騾馬市十字路口,總覺得不對,半天反應過來:“未來號”不見了!一問,才曉得,這座天橋阻礙了道路的擴寬,拆了。我呆呆站在原地,心裡在哀悼,我再也沒有了可以炫耀的資本。

圖源:成都商報攝影部

在80年代的文獻記錄中,“未來號”位於羊市街、騾馬市街、西玉龍街和後子門街四條道路的交匯處。而今,遠去的不只是天橋,作爲街名的騾馬市街和後子門街也被人民中路所涵蓋,至少在地圖上是這樣標註的。

除了在老照片裡還能看到“未來號”的影子,它真的徹底消失了嗎?答案其實是沒有。

九里堤的成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還保存着“未來號”天橋上的雕塑。而在距騾馬市30公里外、青白江的一處村子裡,由“未來號”重生而來的希望小學的建築,還在。

小時候,成都人憧憬着招手攔下輛出租,給師傅說:“去騾馬市,我要去摸一下‘未來號’的欄杆。”現在,你能打網約車去九里堤或青白江繼續提勁,“我入過股。”

在九里堤找到“未來號”

拆除後的“未來號”的雕塑掩映在一片樹林中,很容易錯過。不認識的人,只會覺得抽象,不知其所表達的意思。對於當年參與過捐贈的成都人而言,這是“未來號”天橋再經典不過的符號。

雕塑象徵青少年用雙手創造成都未來。它也如同“未來號”天橋的微縮版本,四隻腳讓人想起如同無人機形狀的“未來號”天橋。上世紀80年代的工藝和審美,確實如同橋的名字一樣,很有未來感。

於1987年6月18日開工,同年9月25日竣工的“未來號”天橋,它是成都市第一座四方向全互通人行天橋,由成都市城建科研所設計,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欄杆和扶手是經過陽級氧化工藝處理過的鋁合金,這種工藝蘋果手機曾經也愛用。而小平臺和梯步是墨綠色水磨石的材質,立柱和梯步側面鑲貼有乳白色的瓷磚,很有80年代的風格特色。

望着雕塑,又回到了80年代騾馬市的十字路口。

1987年的6月18日,一羣青年身着白色制服,鼓號隊的同學在歡快的演奏拉開“未來號”天橋開工典禮的大幕。那二年辰,誰要是能被選中加入鼓號隊,只有那麼洋盤。週末也要上街打鼓,參加各種活動公開露臉。

因爲採用的是裝配式的方案,箱梁構件提前在工廠製作完成,晚間再運如現場吊裝,“未來號”天橋的工期只有三個月。竣工典禮上,時任成都市市長和東城根街小學的同學還一起爲天橋剪綵。

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都在“未來號”天橋的周圍,稍遠點還有太平洋百貨、全興大廈等地標。去文軒書店看了小說,又跨過天橋去吃了龍抄手。

那時成都還有無軌電車,藍白的配色,長長的辮子。車子轉彎時,駕駛員可能還會走下來拉車子的辮子。最經典的一幕是有一年,一輛雙層公交車在轉彎時,不小心卡在了天橋下。

橋上站滿圍觀看熱鬧的、哭笑不得的成都人。

圖源:成都商報攝影部

重生之未來號希望小學

原原本本的“未來號”天橋的實體部分,可能只剩下九里堤的這麼一座雕塑。

而那些拆除後的天橋的廢舊鋼材,在拍賣後,重生爲青白江的一座希望小學,捐贈方爲成都市發展基金會。

廢舊鋼材,賣了21萬9千元。2004年,拆除的一年後,延續“未來號”名字的希望小學便正式落成。眨眼間,未來號希望小學距今也已經有20年的歷史。

經新都石板灘後,再繼續往東七八公里,在青白江龍王鎮天平堰村的鄉村公路旁,我找到了這座希望小學,建築主體仍然存在。

因缺少生源等原因,未來號希望小學在2016年後便暫時不再用作教學。如今,三層樓高的教學樓,部分區域處於閒置狀態。

未來號希望小學具體的定位,可以搜索天平堰村村委會。村委會就在學校大門左手旁的建築裡辦公,村衛生室等,也在學校內部。

據《成都商報》2019年的報道,從2004年建成至2016年間,未來號希望小學共培養了約500名學生。後來有一段時間變更爲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活動場所,供附近青少年免費運動使用。

從路邊經過,只看建築,你其實很難意識到這是由“未來號”變來的學校。昔日樓頂上未來號希望小學的校名已經不在,大樓中部象徵“未來號”天橋的標誌也不在。

只有一樓樓梯旁的一塊碑顯露出這座學校、以及“未來號”的前世今生。

順着樓梯上到三樓,防盜門已是鏽跡斑斑。防盜門是中外合資的品牌,讓人相信學校的建設標準在當年肯定不低。

教室數量約摸10來間,三樓,音樂室、實驗室等未被取下的牌子,也在提醒這裡曾是一所學校。

在三樓樓梯的另一旁,還有一間計算機室。瞬間讓人想起以前必須穿鞋套才能進機房的時刻。

未來號希望小學的入口,朝向平整、舒適的鄉村公路。如今,這條鄉村公路也是天府綠道的一部分。

站在學校的走廊上眺望遠方,是一片清新的碧綠。油菜籽正在成熟,小麥剛剛抽穗,這是屬於川西平原上最有希望的風景。

將一座拆除後的天橋,變爲山腳下的希望小學,這可能是最有意義的、最美的重生。天橋由青少年捐贈而來,又回到了面向青少年和未來的希望中。

很多人都記得,“未來號”天橋是全成都市的小學生捐錢修的。準確來說,這個說法其實不嚴謹。“未來號”天橋實際造價爲73萬元,其中的31萬元由成都市57萬青少年參加修舊利廢、義務勞動等集資捐贈。

只捐了不到一半的錢,但這又何妨。放在今天,很難再找出另一例主要由市民捐贈完成的公共建築。那是一個努力爲“未來號”天橋捐款的、美好而有希望的春夏。

1987年4月27日,共青團成都市委發出向青少年發起籌建倡議。羣友@嘉佳 記得,她還在讀幼兒園,捐了一塊錢。想不起是念小學還是念幼兒園時捐的,但@南小月 也一定有捐。

那年,8歲的@難觸及的距離 唯一的夢想就是去看“未來號”天橋。“我用一個暑假,撿了兩框玻璃,換了1塊錢,爲了修建‘未來號’天橋。”

80年代,一塊錢對學生而言是一筆巨資。除了直接向家裡要錢,學生少年也走上街頭,賣報紙、賣汽水,將收集而來的舊報紙、空瓶子等變廢爲寶。換來的鎳幣、角票,統統塞進了捐款的箱子。

青年學生賣力湊錢,市民給予極大支持。有人還記得,“當時一瓶汽水的批發價是1角6分錢,每賣一瓶汽水就可以爲‘未來號’籌得4分錢。”遇上大方的還會直接說不用找零。

幹勁十足的小朋友們,別提多開心。

近40年過去了,小朋友成長爲城市主人翁,甚至快要退休,現在想起來,還是開心的,好耍的。年紀輕輕,就參與了一個全市矚目的大項目。

儘管時間會流逝,城市會變化,但也謝謝那些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未來號”天橋的影子,讓一段青春和過往被記得。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今日編輯 | 彭主任

@芃芃

雨後鄉村真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