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無所謂,身心健康就好”,如何看待現下家長的這種心態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想說特別好,家長們終於想通了。

佛系家長逐漸增多,這一屆家長心態真的超讚,不排除有個別依然很焦慮,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從這個坑中跳出來了,主要是見過太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抑鬱導致悲劇的例子了,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誰看都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孩子,捲來捲去孩子卷沒了,發展至今,也到了家長看明白的時候了。

誰在製造焦慮?

焦慮的源頭是什麼?

如果我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說明我們已經扒拉開眼前的迷霧,已經開始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了。

“你不給孩子上補習班,別的孩子都上,你的孩子就落後、”

“你不卷孩子學習,他是身心健康了,以後找不到工作。”

“別人女孩盤舞蹈,盤鋼琴,你自由自在,你的女孩跟人家有法比嗎?”

這些觀點是製造焦慮的源頭,是製造教育內卷的根源,這些觀點來自哪裡?

呵呵噠,自然是來自教育培訓機構。

家長焦慮了,纔會想着卷孩子,纔會給孩子報各種班,他們纔有錢賺,這從頭到尾就是一場“PUA”啊。

跳出來看,你上當了,你開始卷孩子了,給各種培訓機構交錢了,n年後呢?你的孩子人生開掛了嗎?

實際上並沒有,你過的什麼樣的人生,大多數情況下,你的孩子還是過什麼樣的人生,有少數的孩子靠着個人努力和資質跳出了原來生活的圈子,實現了階級跨越,而實際上大多數人依然在繼續父母的生活方式。

所以回過頭來看,焦慮的那些年,除了讓你焦慮,打擊你的個人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以外,掏空你的錢包,對孩子並沒有根本的助力,而且很有可能對孩子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跟教育培訓機構的朋友的一翻對話

我的女兒上幼兒園大班,明年這個時候就是一年級了,孩子成長到這個階段,生活中處處都是關於孩子學習的話題。

一個關係很好的朋友,有一天突然跟我聊孩子的學習問題,她的觀點就是“肯定要給孩子報班啊,別人都報,你不報嗎?”

“你不給孩子報班,孩子的競爭力從哪裡來?”

“該花的錢,都得花,少一分都不行。”

這些奇奇怪怪的觀點和言論,開始讓我產生了一些不適應,後來突然想到她已經跳槽到培訓機構上班了,觀念和思路都被同化了,她也算是一個盡心盡力好員工了。

朋友說這半年來公司業績特別差,領導天天開會找原因,甚至認爲是她們沒有跟家長搞好關係。

我跟朋友說:那是因爲家長覺醒了,而且家長爲什麼要跟機構的工作人員搞好關係呢,搞好關係雙手捧着錢送上嗎?

業績不好,當然是因爲南京的那幾起悲劇,家長們逐漸醒悟了,越來越認識到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對孩子來說,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其次纔是學習。

幼兒階段卷運動、卷習慣、卷獨立性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家長在做什麼?

還是在卷識字?卷拼音?卷數學?

錯了,大錯特錯,如果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卷這些東西,一定會後力不足,而且到了小學階段,家長會變得越來越煩躁。

對孩子來說,家長教什麼,孩子就一定在短時間內在某一方面是有優勢的,比如說3歲開始讓孩子識字,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會有很大的優越感,比那些不識字的孩子,就會表現得成熟,甚至可以說看起來優秀。

不過,這是假象的。

因爲一旦孩子到了識字的年齡,其他的孩子會快速趕上來,雙方的差距會逐漸縮小,家長的心理反差就上來了,如果想要保持之前的優越感,家長就要不斷給孩子加工課,家長煩躁,孩子也煩躁,因爲孩子越來越大,是不容易被家長控制的。

孩子天性是愛玩,這種做法本末倒置了。

如果孩子幼年的時候卷習慣,卷運動,卷興趣,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會自己解決學習問題,並且效率會很高,家長輕鬆,孩子也輕鬆。

結語

不要再甩鍋給大環境,孩子的壓力就是來自父母,大環境是虛幻的。

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自己得有定力,如何培育孩子纔是最有效,最健康的,這個得提前想明白,不要聽風就是雨,不要被太多聲音影響,就按照孩子的成長節點來,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孩子就可以按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