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錯誤、承擔指責 張景森道歉:輕蔑態度傷害參與者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我必須承認這個錯誤,並承擔所有的指責,我在這裡向社會大衆鄭重道歉。」近幾天因失言風波飽受批評的準政務委員張景森,28日上午再度開放臉書並向外界道歉,強調自己的輕蔑態度不但沒有促進社會溝通,也傷害了參與的運動者的感情,並強調自己只是希望能借着「文林苑落成,都更戶快樂搬家的結果」,讓大家都市更新有比較正面的看法。

張景森25日在在臉書貼出文林苑的建案海報,並指出,「史上最Kuso的一場社會運動。疑似被建商政府迫害的王家,原來只有56.06坪的房子,現在分配到的新房子。幹!真可憐。我是說那些去王家辦燭光晚會,爲正義哭的死去活來的文藝青年。」

此番發言立刻引來各方批評,張景森也緊急刪文,26日上午先是發文滅火,表示身分已經改變,所以今後臉書不會有露點、幹譙、等酸民貼文,後更直接關閉臉書,避免再起波瀾。而他未來的長官准行政院長林全也親上火線滅火,強調張景森的表達方式讓爭議失焦,並不適當,將藉這次事件,提醒準內閣團隊「人民期待我們解決問題,不是製造爭議。」

張景森臉書道歉全文:

(請轉傳)這幾天的時間,是我人生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我想了很多。對於我之前的臉書不妥的貼文,雖然我立刻就察覺錯誤,幾分鐘內就加以刪除,沒想到依然掀起波瀾。在這裡,我要再度澄清,那是一篇不妥的酸文,並且鄭重道歉。身爲即將執掌公共政策的準政務官,我用輕蔑的態度及語調去詮釋這場運動,這不但沒有促進社會溝通,只是傷害參與的運動者的感情。我必須承認這個錯誤,並承擔所有的指責,我在這裡向社會大衆鄭重道歉。

這幾天,我一直有在關注媒體與社會大衆對這件事情的討論。我很謝謝那些批評我的人對我的指正。我雖然有點固執,但並非冥頑不靈的人。別人說的對的地方,通常我都會虛心接受。經過幾天的沈澱,我希望藉着這個貼文說說我的想法,最重要的,我希望社會能借着文林苑落成,都更戶快樂搬家的結果,讓大家對都市更新有比較正面的看法。

我是一個學都市規劃出身的人。我們的夢想都是透過自己的雙手來解決人民的安居問題,希望爲臺灣規劃、打造安全、完善、美麗的都市。

我懷抱着這個夢想來從政,這就是爲什麼,從以前到現在,我都是擔任這個專業的職務。臺北市14、15號公園是我政務官生涯第一個最大的挫折。它讓我深切瞭解都市規劃與都市更新這一行,就是在公共領域裡面做決定。既然是公共領域,我們就永遠沒有辦法衝突的各方都滿意。我們的責任就是去找出大多數人都滿意的方案,然後永遠對那些不滿意的人,保持一份同理心。最後承擔決定的後果。

當時我並不是負責這個案子的人,但是,我主動投入協助解決衝突,最終替當地的住戶,找到一個附近適合的空間,可以讓大家都搬過去。那個空間比原來的違章住宅安全,又可以維持原先的鄰里關係社區脈絡。

不過,即使如此,仍然有很多運動者堅持,只有就地安置這個選項,其他的方案他們一概不接受。他們認爲,這個「異質空間」應該保存,不應該拆除。於是,我的提案沒有被接受。最後變成運動者跟市政府的政治決鬥。推土機開了進去那一幕悲劇,至今仍然留在我的腦袋裡面。

這個事件影響我一輩子。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得更好而自責。另一方面,它也讓我對那些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抱持懷疑的態度。

這一點,我相信曾經跟我有過直接互動的團體都會很清楚。要說改革的目標與夢想,我自認與大家並無太大的差別。不過,在改革的策略、具體的作法,以及誰輕誰重的判斷上,我的實務經驗則經常會跟運動團體有很大的出入。

我是個個性坦白的人,我從來不會掩飾我跟別人意見存在的差異,我認爲那是一個有意義的溝通必要的條件。不過,我也是一個開放理性的人,所以實際與本人有直接互動的團體,多少會理解我在基本的社會價值理念上,跟大家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策略、方向、做法可能跟他們的看法或有不同而已。

我的理念很清楚,我相信公共利益應該擺在第一位,而不是各方妥協的利益。這就是爲什麼我始終堅持,都市更新的案子不符合公共性,就不值得做下去。現在臺灣都更的問題,受限於都更條例的結構性缺陷,往往由建商主導,政府欠缺施展的空間,導致公共利益沒有辦法被申張。而且,更糟的是,在現在的社會氣氛下,政府往往不太願意出面。國家幾乎不見了。都市更新變成炒作土地與房價的金權遊戲。但是,我們是否應該要思考一下,爲什麼政府會在都市更新中消失?是不是有一些法律上的限制,或是結構性的條件,或是社會的錯誤認知,導致政府在這個重要議題中不敢出面?這些纔是值得我們共同來討論的重要課題。

從以前到現在,我始終主張公辦都更。這一點可受社會大衆檢驗。我希望在都市裡面,把國家找回來,把公共性帶進來。我相信,公權力應該要有所作爲,面對問題時政府不可以擺爛,這是我一輩子堅持的信念,我不相信單靠獎勵的糖果,能夠推動都市更新。惟有如此,我們才能防止並杜絕惡劣的建商牟取暴利,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重新把公共利益與都市更新串連起來。

我完全同意社運團體的主張,都市更新應該維護公共利益,程序必須公開透明。地主,甚至是沒有任何權利居住者(比如說,那些租房子人)的權益都應該被保障。

不過,畢竟都市規劃是公共決策的過程,一定會面臨價值的選擇。這就是我跟一些團體意見紛歧的地方。這些年來,我每一次的價值選擇都很一致。因爲,在我心中,都市更新就是一種讓我們的居住空間可以滿足防災安全、健康與舒適等等公共需求的手段。所以,對我來說,價值的排序絕對是以環境改善、絕大多數人的安全與健康作爲最優先的考量,其次是那些真正弱勢,完全沒有產權的承租戶的居住權,再下來纔是其他地主的公平權利。建商只能給予一定合理的利潤,要用穩定的投報,而不是暴利來吸引建商投入都更。

我認爲,保障小地主的私有產權固然重要,但不應該擺在都市更新價值選擇中的第一位,更不應該把畸零地地主的權利無限上綱。

很多時候,人們不希望房子被拆掉參加都更。理由有很多,包括業主的意願、記憶與情感、甚至也會有龍脈風水等超自然的原因。面對這些理由,我們儘可能要給予尊重。但是,都市更新畢竟涉及公共利益,如果沒有辦法用最完美的方式來處理,讓所有人都滿意,最後,也必須依合法正當的程序,做出平衡的決斷。拖延不作爲最後往往造成最大傷害。大地震來的時候,悲劇無法想像。

在士林王家的案子上,我與運動者獲得的資訊不一樣,導致我對王家的看法也不一樣。王家不願意參加都更的理由市政府應給予以尊重,並盡一切可能加以協助解決。但是我也不會把他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完全無視於其他更新戶的利益,以及都市更新本身會帶來環境改善的公共利益。我知道這就是我被責難的原因之一,將來也會有人因爲這點看法不同,繼續責難我。再次強調,我無意指責王家,他們絕對有權爲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不過,我也必須強調,我不會更改我心中價值觀的排序,我會把他們的利益拿來跟其他利益做平衡處理。都市更新是爲了環境改善的公共利益,而且是關乎絕大多數人的公共利益。我以前這樣相信,現在這樣相信,未來我仍然會這樣相信。

昨天晚上又有地震。想想看那些住在老舊社區,防震係數未達安全標準的房子裡的居民,他們有多麼擔心害怕。把房子拆了,蓋新房子是他們非常渴望的事。都市更新不等同於建商,不等同於開發,更不等同於邪惡。它是人類社會追求美感、進步與安全的手段之一。我可以接受大家對我的批評,不過,我由衷希望,社會大衆可以重新思考,不要再對都更污名化。

1989年的夏天,我跟許許多多的無殼蝸牛一起睡在忠孝東路上。這二十多年來,我雖然一步步深入政治,但是,我的基本立場,跟現在各種社會運動並沒有太大差異。無殼蝸牛的運動領導者我的老戰友李幸長,前幾天還陪我一起跑步,當年參加14、15號公園運動,對我十分不諒解的憤怒青年,今天卻追隨我在這個領域努力,繼續成爲戰友。可見我不是那些不認識我的人想的那樣。雖然,我的行事作風,就一般官場文化看來,有點怪怪的。但是,作爲一個都市社會運動出身的學者,對於正義、平等、人道,我有非常堅定的信念。

幾十年下來,我頭髮變少了,也有了老花眼,但我對社會的熱情,從來沒有改變。今天這個張景森,還是當年睡在忠孝東路上的張景森。

身上的標籤被貼了很多很多,身上也早已全是傷痕,到處結疤。不過,我依然有夢想,我也依然願意爲了夢想而奮戰。

最後,請容我再一次向被我傷害到的人致上最深的歉意。我肯定所有去參與支持王家的年青人的熱情、理想與主張。我在臉書的發文原本是替這些運動者感到不值,並不是要揶揄或嘲諷他們的理想。如果讓支持者或支持團體感到受傷,我向他們表示道歉,同時我也謝謝那些指教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