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南洋記憶的煙火

清晨6點的新加坡芽籠街區,空氣裡飄着若有若無的藥材香。街角的咖啡店早已亮起暖黃的燈光,老闆掀開巨大的砂鍋鍋蓋,乳白色的湯頭咕嘟咕嘟地翻滾着,排骨與藥材在騰騰的蒸汽中跳着歡快的圓舞曲。這便是讓無數遊子魂牽夢縈的肉骨茶——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承載着南洋記憶的煙火。

關於肉骨茶的起源,民間流傳着許多有趣的傳說。有人說,早年下南洋的華人勞工爲了抵禦溼熱的氣候,將藥材與排骨同煮,既滋補又美味;也有人說,福建移民將家鄉的藥膳湯進行改良,加入當地香料,意外創造出這道傳奇的料理。最浪漫的說法是,一位賢惠的妻子爲辛勞的丈夫熬製強身健體的藥湯,沒想到香味飄滿整條街,從此人人爭相效仿,競相傳播。這些傳說雖然有些真假難辨,卻共同編織出肉骨茶的溫情底色——它是早年間華人在南洋落地生根的味覺見證。

製作正宗的肉骨茶,講究的是“君臣佐使”的藥材配伍。當歸、川芎、黨蔘、枸杞等十幾種藥材在砂鍋裡悄然甦醒,釋放出醇厚的藥香。精選的豬排骨要先用沸水焯去血水,再與藥材同燉數小時,直到肉質酥爛脫骨,湯汁濃郁宛如米漿。火候的掌握是關鍵,武火讓湯頭沸騰,文火讓滋味交融,就像南洋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最終化作可口和諧的美味。

在新加坡,肉骨茶的吃法可謂五花八門,情趣滿滿。當地人更喜歡與油條搭配:將酥脆的油條浸入熱湯,吸飽了湯汁的油條入口即化,混合着肉香與藥香,令人回味無窮。白米飯也是肉骨茶的絕配,舀一勺濃白的湯澆在飯上,每一粒米都沾滿了湯汁的精華,美味在嘴裡翻騰。若是再講究些,還可以加一份滷豆乾或豬手、鳳爪,讓味覺的層次更加圓滿豐富。入口之前,記得撒上一把胡椒粉,辛辣的味道刺激着味蕾,讓人額頭微微冒汗,彷彿連毛孔都張開了懷抱。

肉骨茶不僅是味覺的盛宴,更是情感的紐帶。週末的家庭聚餐,一鍋熱騰騰的肉骨茶端上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朋友相聚時,肉骨茶店的喧囂熱鬧成了最好的背景音樂,碰杯聲、歡笑聲與湯勺碰撞的叮噹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南洋特有的市井風情。對於遊子來說,肉骨茶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裡,只要喝上一口,就能想起新加坡的藍天白雲,想起那些溫暖愜意的時光。

如今,肉骨茶早已走出新加坡,成爲世界聞名的美食。在倫敦的唐人街,在紐約的美食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最正宗的味道依然藏在新加坡的街頭巷尾。當夕陽的餘暉灑在牛車水的騎樓上,走進一家老字號肉骨茶店,點上一份熱氣騰騰的湯,聽着周圍由華語、馬來語、英語交織而成的市井交響曲,你會明白,這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南洋多元文化的味覺縮影。

肉骨茶的魅力,還在於它將苦澀的藥材化作了甜蜜的滋味,就像華人在南洋的奮鬥史,歷經艱辛,最終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一鍋肉骨茶,煮沸的是時光,沉澱的是記憶,傳遞的是溫暖。下次來到新加坡,不妨找一家街角小店,坐下來慢慢品嚐這道人間至味,讓肉骨茶的香氣帶你走進南洋的煙火人間。 (作者:朱 旌 來源:經濟日報)